原版故事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IT 故事
做为从业多年的咨询顾问,我在偶然的机会下洞察到一个管理现象:文化中的人治倾向,有可能会被扁平化管理的高效执行力所掩盖,被误认为是敏捷实施的成果(如果你不是IT圈的人,就不用深究什么是敏捷)。
因为我习惯于用写文章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思考,所以明确了这个观点后便提笔写了篇《傲慢与偏见:变革的终级障碍》。虽然文章核心只是提出一个管理案例而已,但文章中确实存在我对某CXO的强烈判定。
那么,这种判定本身是否过于武断呢?反思一下,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我在判定他人的时候,一定是自己也存在着类似的"傲慢与偏见",这个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
现象
生活中,我们可能具有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说白了就是以己度人。具体说就是会常常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
原因
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你是一盏灯,当你在看别人的时候,就把光投向了对方,落在墙上的影子就是你对他的认识。
假设你是一盏完美的灯,同时对方是一个平面的对象,那么当你投射出去的时候,就是准确的,他投在墙上的影子就是他的全貌。
再假设你是一盏完美的灯,但是对方是立体的,复杂的。你投出去的光照在墙上,看到的是他的一个方面的投影,有时候和你需要的印象是一致的,有时候和你需要的印象是不一致的,这时候的投射就会出现和真实不符的情况。
而实际的情况是,对方的形象是立体的,你也不是一盏完美的灯,你的灯炮上是有黑斑的。你投出去的光照在对方身上,投在墙上的影子,既有你的部分,也有他的部分,当你把你的部分也说成是他,那就是错误的投射了。(这个是外射)
方法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由于人有一定的共同性,有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所以平时要“多考虑个体差异”,只有更多地全面了解观察对象,才有可能避免错误投射。
作者简介
王伟,社区昵称大S。ThoughtWorks咨询团队Lead Consultant。在 IT 行业有 16年的工作经验,曾为各种行业的大型企业提供过IT咨询服务,精益企业以及敏捷转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帮助过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进行过大规模敏捷转型。通过多年经验,积累了深厚的理论体系知识、及转型案例经验,擅长精益企业、敏捷转型、DesignThinking、教练技术、教练式领导力、精益需求管理、产品创新方法等课程。
曾为:复旦软件学院客座讲师;上海敏捷理论推广社区组织者;TiD讲师;ScruGathering讲师;敏捷之旅组织者、演讲者;埃里克森专业教练。
邮箱:shangmeizhai@hotmail.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