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你过得好吗?
我过得一般般,可能因为本命年的缘故,诸事不顺。
我走访了三位朋友,他们同样是本命年,他们也同样过得太不顺。
我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写成了《2017,本命年生存报告》系列。
2018,我们都希望会更好,让我们一同诅咒操蛋的2017,迎接2018。
在离开北京的火车上,小婷听着广播,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她既如释重负,又深感不舍。
她一想到将要告别逼仄的房间,拥挤的地铁,还有冷漠的人们,就十分欣喜,然而看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城市,又忽而感到怅然若失。
她明白,她曾在北京追逐的梦想,将随着这南下的火车,不再回头。
初来乍到是四年前,她从家乡的小县城考到了北京一所211大学,彼时她讶异于北京拥有她未曾见过的繁华,十分钟都跑不拢的大马路,抬头看不见顶的高楼大厦,数不过来的车马和行人,以及恍人眼球的满城霓虹。
这城市仿佛拥有一切,除了尽头。
她发誓要在偌大无边的城市买下自己的房子,踩下自己的足迹。
为此她除了完成学业,还奔波于各类社会实践。她拒绝送玫瑰的男生,放弃周末的电影,推掉闺密的邀约,白天吃睡在课堂,晚上出没于图书馆,周末穿着12公分的高跟鞋,紧致的包臀裙,立挺的白衬衣,在写字楼间穿行,忙于各种实习。
那时的小婷意气风发,那套并不合身的职业套装就像是她的铠甲,她的战衣,仿佛一穿上它,就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北京人”,就能在北京的水泥路上,踩下足迹。
四年过去,小婷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正当她信心满满正要大显身手时,HR们集体给她泼了一桶冷水。
“对不起,我们只收985的学生。”
“我们不收文科专业,不好意思。”
“清华的简历交这边,北大人大的放那边。什么?×大?没听说过。来,下一个。”
"我们底薪2500,当然干得好的话还有奖金,另外我们公司的培训机会也很多的,同学您可以先了解一下……"
……
一场招聘会下来,小婷只觉得头昏脑胀,这场招聘会就像山间错落的房屋,不是你看他不上,就是他看你不上。
小婷没有找到合意的工作,为了省钱,从学校毕业后,她找到了位于昌平的一个小单间。
六平米的房间,没有厕所,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张单人床,床下放满收纳盒,可以放衣服鞋子。墙上没有任何装饰,只有几个挂钩,可以外套和裤子。隔音很差,甚至能听到隔了好几米的房间里传来的摇床声。
这就是小婷所住的小房间。甚至不能叫做房间,它更像是一粒胶囊。
但即使是这样一粒胶囊,房东也要收1.5k。“爱租不租,抢着租的人多得很。”房东满脸横肉,大声粗气地说。
小婷每天就从这个胶囊里出发,搭上两个小时的地铁到市区,穿着12公分的高跟鞋,紧致的包臀裙,立挺的白衬衣,穿梭在各类招聘会和写字楼。晚上再一无所获地回到胶囊中。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在这城市里,就像鲸鱼在大海中孤独地游荡。
在那两个月里,她常接到母亲的电话。
“小婷啊,回来吧,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很辛苦,回来妈给你找人,安排到中学去教书,你这么高的学历,一定没问题。”
“妈,我还想再找找,而且我也快找到工作了,今天有公司收了我的简历,说我很不错呢。”
两个月之后,她收到了一家新媒体公司的offer,工资5k,不定期有奖金。虽然不高但她仍然开心得像个小孩,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回到家里:“妈,我找到工作了!你看吧,我就说我可以的。我总有一天会把你和爸都接到北京来!”
然而正当她以为正要大展鸿图之际,现实再次泼了她一盆冷水。说好的写原创稿件其实是把稿件写好后,署上老板的名,然后发布。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为了付得起房租,能应付得了生活,硬着头皮干了下去。其实当时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她不停地写,所经营的公众号粉丝从两三百飙升到一两万。虽然文章署的不是自己的名,但她仍觉得十分自豪,仿佛又回到了当初意气风发的自己。
一天夜里回到家里,她收到老板的电话。
"小婷,不错啊,你写的那篇稿子10万+了,果然是高材生,明天到我这儿来领500块红包。"
她打开手机一看,果然阅读量10万+,只是文章上的署名让她觉得越来越刺眼,越来越恶心。
第二天她终于忍不住,把文章署上了自己的名。
是夜,老板的电话如她预料地打来:“黄小婷你怎么回事!长本事了是吧!敢署上自己的名,你以为你是咪蒙啊!我告诉你,你被炒了!给老子滚蛋!”
她默不做声,强压住泪水,忍受了老板长达半个小时的痛骂之后,终于决心离开,离开这曾给她梦想又让她痛苦的城市,她受够了这半年来假装生活的自己。
离开的前夜,她独自跑到三里屯的一家顶层餐厅,花掉半个月的工资吃了一份晚餐。
她曾听室友绘声绘色地描述这家餐厅贵气的装饰和窗外灯火辉煌的北京。站上餐厅的露台,整个北京尽收眼底,仿佛此刻整个北京就在脚下。她向往这种感觉,一直心心念念,发誓着赚了钱以后要带爸妈到这家餐厅来,边看着北京的夜景,边享用晚餐。
她要了一个靠窗的位子,看着窗外繁华如旧的城市,它承载着上千万人的光荣与梦想,也见证了更多人的黯然神伤。
她想起那个热情洋溢的夏天,它将她迎接,如今却在寒冷的冬天,将她送别。
但它就像送别千千万万离开此地的年轻人一样,没有说再见,始终保持着冷峻的脸庞,像不着一色的纸张,沉默不语的大山。
眼看着,凌晨十二点的钟声就要敲响。周围的人们在相互祝福,不远处燃起绚烂的烟火,仿佛为她送别,也是为她祝福。
她默默地许下了新年愿望。
2018,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她想。
再见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