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悠悠,表面上看着缓慢,暗地里却是匆匆。这不,俺的小千字文系列《林子漫笔“微日记”》才两年光景,竟已形成500篇的规模。盘点这500篇小文构筑起来的“微日记”系列,发现可以将其归为以下几类:
评论时事新闻类。上小学时我就养成了速记新闻的习惯,中学成为学校记者后又开始发现和挖掘新闻,大学时代正式开始评论新闻,发表时评文章则要从工作后开始算起。因此,这是我打小就有渊源的创作类型,写了好多年,已经算比较顺手了,质量虽不高,但也经常散落上各种报刊网媒上。微日记系列,自然少不了这一主打产品。
传播心灵鸡汤类。毋庸多言,鸡汤大家都爱喝,尤其是正能量的。我自己当然也是大家的一员,所以写这类微日记,一方面是写给大家,供大家选用进补,另一方面更是写给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内心始终阳光普照、斗志满格。这类日记偶有纯原创文章,但主要是以点评方式传递我所喝到的其它汁浓味香的鸡汤,以宣扬更广泛的正能量。
记录亲情岁月类。这种类型的微日记应该是比重占得最大的一块,这也是我最爱写的一类,因为我深知生命不可重来,长辈和我们都在老去,晚辈和孩子都在长大,如果不去捕捉生活的点滴并将之记录下来,即使将来我们没有患上老年痴呆,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会有好多东西想不起来。这种遗憾一旦出现,永远都将无法弥补。
展示成长成果类。俗话说“搂草打兔子”,我在写微日记的过程中,渐渐在系列内部产生了规模累积效应,并在系列之外衍生出一些见诸大报大刊或主流网站的作品成果,有的则是受微日记启发直接萌发写系列之外专稿或参加新奇活动的想法,比如七月刊发政工导刊三十年寄语、八月走进录音棚等,这些成果反过来又成为微日记的新素材。
芳华易逝。时至今日,写了两年林子漫笔“微日记”的我似乎患上了一种“强迫症”:每篇标题非要弄成7个字,每5篇为一组,每组中至少有1篇押韵“o”。这种“强迫症”,有八股的遗风,亦有坚持的味道。我只希望:这部“微日记”可以持续记录下我在人生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既供自己老时回味,又供有心人交流品鉴。如此,善莫大焉!
《林子漫笔“微日记”》,这个自创招牌自2017年10月15日树起来之后,时光飞奔、川流不息,日夜笔耕、绞尽脑汁,转眼翻到了第五百页。我仿佛曾经那只石猴,在五指山下苦等了五百年,终被月光宝盒“解锁”。
一部日记,能坚持写到500篇,形成规模;能将“日记摘编”融入“励志精选”“时评论剑”“随笔漫谈”“亲情驿站”,形成系列;能无论工作和生活有多忙都静下心来风雨无阻地我手写我心、用流淌的笔尖看世界、看自己、看人生,形成真正的品牌,鬼知道它经历了什么?
每篇估摸八百字左右,这两年所写的《林子漫笔“微日记”》系列算算竟也有40万字了。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每个节假日的闲暇,一直在思考,一直在酝酿,一直在打稿,一直在雕琢……400000个字符经过无序不规则布朗运动的种种排列组合,竟然演绎成一篇篇饱蘸心血的小作!
然而,费时费力不说,爬格子终究是极其辛苦又枯燥的。虽然那么多的文字在聚集,很有一种成就感,可是在工作与生活的现实压力夹击下,更让人有一种无力感。其实,在当初写到300篇的时候,我就曾因背负巨大压力、导致华发陡增,打算过放弃。所幸,自己的不舍与家人的理解,令我最终还是坚持到了今天。
忽然想起了八年前一部真实还原《西游记》的电影《玄奘大师》。唐僧的原型玄奘大师执着精神令人千秋万代敬仰有加。据史籍记载,玄奘西行取经19年,饱经战乱和恶劣自然环境的生死考验,后又埋身译经19年,翻译的经文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译毕即圆寂,其功德已圆满。然而那38年的坚持,有几人能懂呢?
芳华不再。我自然无法成为那几人,却愿追随那几人,进而膜拜唐三藏。虽非信佛之人,我一直尊重佛教佛学,更钦佩玄奘大师舍身求法的执着精神。何况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之上,如同等了五百年的石猴的我,更愿意效仿这样一种信仰。不去奢望什么一千篇,只愿尽已所能地走好每一步、写好每一字、过好每一天。如此,求仁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