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关于“阅读”的内容,季羡林、武志红、高倩……他们早年都有看书入迷的经历。
季先生小学时偷看小说上瘾。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把书带到学校偷空看上一段,放学后躲到砖墙后面大看特看,晚上回到家往往过了饭点,常常挨数落。
这类小说,先生看得数量极大,种类极多,一本《彭公案》看了四十几遍。
他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看,千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的书。先生以为是至理名言。
他说,读过的文章和书,文从字顺,相当流利,结构严谨。潜移默化,先生自己写文章时,也在无意之中,非常注意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有节奏感。
一语点破他文章节奏的,是董秋芳老师。董老师在作文簿每一页批上“一处节奏”,“又一处节奏”等批语,先生惊喜若狂。这件事影响了他一生的写作。
武志红是我喜欢的心理学作家,他在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的文章中提到,小学时,家里哥哥姐姐的书他都读过了,一本《说岳全传》读了不下一百遍。初中时他发现同学读书太慢了,后来发现,不是同学慢,是自己读书太快了。高中时一学期订六份杂志,大学时创下一天读八本小说的记录。
当然不止读小说,什么书都读,小说名著、哲学、历史。在同学之中,是出了名的读书多。在北大他碰到很多天才, 这些才子都很狂妄,但不管多狂妄的家伙,他只要问一个问题——你大学前读了什么书,他们的神情就会暗淡下来。没有人比他读书更多。
武老师,对于阅读的理解更加深刻,他说,好书的真正价值,不是科学与正确,不是知识丰富,而是,它能帮助你成为一个人。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究竟错过了什么,一方面疯狂补课,另一方面,我不想让北北错过读书的好处,希望能培养他的读书兴趣。
他现在仍然对绘本比较感兴趣,我觉得比较小儿科。
陪他写作业的时候,他有时问我某个字怎么写,有时我不耐烦,就直接在纸上把那个字写出来;如果时间允许,我就拿出字典,和他一起找到那个字;这样做,使他对字典产生很大兴趣,有时能查很久的字典。
今天我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问我“过”怎么写时,我这次不翻字典,翻起《三毛百趣记》,从里面找到一个“过”。他果然对里面的图画和故事感兴趣起来,于是要我陪他看起来。后来又读了一本《古利古拉》。
后来,快到晚上时,我故伎重演,翻开一页好玩的画面,他一看果然喜欢,于是又看起来,这会正捧着《三毛从军记》……
总之,要达到让他读书的目的,又不能让他看出来,要轻描淡写,真是煞费苦心。在他还没形成看书习惯时,家长的引导非常重要。而把书拿到他面前,把有趣的片段展示给他,这个动作是绝对少不了的。可能需要重复很多次。
17:30,奶奶已经做好了饭,但宝宝正捧着书看得起劲,我正记录下这一刻,多温馨的画面。可是奶奶喊吃饭,我们没动地方,她一脸不高兴。她不知道这一刻读书对北北有多重要,我要怎么跟她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