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平勤奋陷阱
在生活中总是感觉自己在拼命的向前跑,然而其实只是原地踏步。很多时候努力做事并不等于达成目标。我只是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了。
快速积累经验
在人力和财力相当的情况下,我们和别人比拼的其实是经验,而经验是和时间直接相关。这个怎么理解了?假设一个人能够摆脱时间,长生不死,那么只要他坚持做一件事情,他总能够成功,即便方向错了,他还有无数的机会重新开始。就像司马懿比诸葛亮大2岁,但是司马懿活到了72岁,诸葛亮53岁就去世了。司马懿有足够的时间做到诸葛亮做不到的事情,最后他成功了。
现代社会不用像司马懿和诸葛亮那样拼个你死我活,但我们如果想要超越身边的竞争者,我们就需要学会如何快速地积累经验。从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用最快的方式攫取有效地信息,形成对当下要做事情的基本经验判断,再进行实践。最后将实践地经验进行升华,转变为各种理论,或者说各种套路。
积累经验的常规方式
如何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攫取有价值的经验了?那就与信息传播的方式有关。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是快速和多样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方式。
7个收集渠道
1.网络。大众搜索如百度,旅游搜索如马蜂窝,学术搜索如知网……,每一个分类都可能有它的专业的海量的垂直网站,我们只要能找到它就能从中得到想要的优质信息。
2.培训/会议。这个应该不用说明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从小到大的学校教育,只不过它是基础教育,而我们工作中需要的是职业化的专业教育,虽然有所区别,但是经验传授的方式是一样的。
3.专门领域的协会/组织。一个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总会自发的组建协会/组织。它既可以有效的增强协作,也可以对该领域进行规范,促进专业领域良性发展。
4.书籍/报刊。“人丑就要多读书”,好像长得帅就不用读书一样。“读书”现在已经被大众列为政治正确了,只要说自己在看书,别人好像就会尊敬几分。然而它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它只是一种更高质量的信息传播载体。当你想有所建树的时候,去看那个领域的书就好了,但不要只是“看”,而要“做”。
5.专家。好像现在“砖家”和“叫兽”已经被玩坏了,但是从一般意义来说,两者还是对他们所在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称之为“专家”和“教授”的。只是因为一些特别的个人看法,而被舆论嗤之以鼻。
6.身边的圈子,也就是所谓的“人脉”。有人好办事,就是这个道理应该都知道。因为如果所有事情都按照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去做估计所有人都要被细枝末节所耽误了。而解决这件事在特别的场景下的特别的技巧,可能是所有书本都未曾提及,但有了“人脉”却是极其简单的事情。
7.实操。在以上的方式都使用了,或者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只能靠自己了,一个坑一个坑的踩过去了,也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业了。至少能为别人排除了很多错误答案。
当然以上的分类是有重叠的部分的,但因为他们非常常用,而且体量庞大,如将其归类折叠可能容易被忽略,故而着重指出。
工具树
知识的源头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已经可以搜集到你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或者说素材了。但搜索其实是一个无底洞,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产生海量的信息,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垃圾信息。要在众多垃圾信息中挑选出优质信息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的事情,即便已经挑选出优质的信息了,而后再对信息的进行梳理更是一件耗时费力的事情。
那么我们怎么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界定的问题,因为没有人可以说他已经无所不知了,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东西在人的意识之外。我们能够判断的就是,不断阅读你已掌握的信息,看是否还有一些信息会给你眼前一亮的感觉,或者说新鲜感。如果你在其中再也无法获得任何新鲜感,可能是你已经达到了这个领域的边界了。
更重要的是找到找到知识的源头。你必须知道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个人/组织是谁,他们在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方法。否则所有收集的资料不过是井底之蛙的自嗨,看着很多东西,其实没有用处。
找到知识的边界和源头之后,就需要将已有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当然你不可能一天就找到所有你需要的信息,这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信息的整理分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类,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些自己的方法和套路了。我们就能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一种方法能带来自己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