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面膜的时间,挤了挤,在Spenser看到这样一篇《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
我看完后,感慨颇多。回忆今天电教给班级的孩子们,五六七年级学员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忙。
有的孩子可以很早完成任务,有的到十一点还在发呆。为什么说发呆呢?对喜欢的东西会非常专注,对无奈的事情,我们大人也会有逃避。(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对于事物会有自己不同的应激反应。举的例子,朋友的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反应还算正常,哭闹了一下也就算适应了。但是幼儿园老师对朋友打了个预防针“如果孩子过两天找理由找借口不想去幼儿园,那是正常反应,这个年纪的孩子会对新环境有自我保护机制,聪明的孩子理由会五花八门。”)
我们要学的知识很多,但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其实,这是一个长久以来我一直想讲的一个词,叫“学习焦虑”,每个人都有。但它在不断地加深,飞速地进化。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不要太纠结于一时的成绩,要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知识点的掌握。
我上高中的时候也有学习焦虑,无非是怕考试没考好,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体面的工作。(虽然现在也有焦虑,只是焦虑的点不同)这些焦虑的本质是“谋生”。
文中说现今这个焦虑已经不再是“谋生”,而是“求存”。知识现在越来越是一个具体的利益。过去流行一个词叫“无用之学”,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大反转。
现在知识爆炸,信息泛滥,我们缺乏安全感,实际上是缺乏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因为出了学校,没有人教,每个人只能靠自己,体验的过程中,这种能力很重要。我们不要求孩子学多少,但至少要培养孩子的能力。
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例子,同样是旅行,有一个人知识丰富,站在水边,看见落日黄昏,他会很自然地想起王勃,当下不由沉吟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在旅行当中获得的价值就大。
而另外一个人知识贫乏,同样的时间站在同样的地方,最多只能大叫:“我靠,真好看。”
两者付出同样的票价,收获的体验却是天壤之别。
现在是一个体验式的时代,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体验经历,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角度。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能力,生活会不会少很多精彩和品质。
这些能力怎么来?
不是强压式,不是灌输式,我个人理解为“体验式”!
体验每一次课堂的欢声笑语,体验同学间的游戏讨论,体验一杯咖啡红茶的舌尖滋味,体验活动比赛的成功失败,体验山间溪里的鸟语花香,体验每一天,每天都体验.....
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技能是经过了历史长河,一点一滴沉淀下来的,获得,是不是也要多一点感同身受的岁月感,身临其境的仪式感呢?
时间在碎化,人生却在完整,不要遗憾太匆忙,没有在山涧嬉戏,也不要错过最初的美好时光,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人生旅途的风景,好好享受其中……
我想说,给予孩子,生活的品质,愿孩子慢慢长大,体验成长,愿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够睡到自然醒。
---参考内容
刘瑜 《愿你慢慢长大》
Spenser《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
有感于【忙】。
Cici 2017.3.10
这些年,一进书店我的心情就很沮丧,那么多书,那么多知识,我就是穷其一生,每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看书也只能看个皮毛。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
过去,你有知识焦虑很好办,读书看报加上学,只要勤于用功,肯于花钱,你的焦虑是能解决的。
但是现在,人的时间在碎片化,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学习;而且,学习越来越是终身化的,活到老学到老;更具挑战的是,学习越来越跨界,这是一个知识大融通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学习软件,喜马拉雅,得到,有书共读,都在为跨界学习准备。
在这个碎片化、终身化、跨界化学习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学习。
文中提出五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人格”。我们过去往往以为阅读就约等于学习,其实不是,阅读是跟书学,但是我的体会是跟人学效率更高。
第二个关键词“概念”,即通过不断的搜集新概念来高效的学习。我们人类是一个超级模式化的动物,世界本身非常复杂,它怎么变成知识?就是沉淀为一个一个的概念。掌握知识本质上就是掌握概念。李笑来曾经说过,上初中的时候他妈妈就告诉他,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教科书发下来,先预习,掌握那些关键概念。比如说《高中物理》第一册,其实就是那几个概念:什么是力,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做功,什么是动能,还有牛顿三大定律。然后纲举目张,任何知识的碎片随便抓进来都能够安放到概念上。他用这种方法学习,听课、做作业就轻松得一塌糊涂。
第三个关键词“缝合”。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你必须缝一针才是你的。(整合)怎么缝合?很简单,表达一次,或者笔记,这就和你原来的知识体系长在一起了。
第四个关键词“碎片”。时间的碎片化是一个基本事实,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练成一个本事,就是利用碎片时间拿到实实在在的知识。
回到真实的学习场景来看,碎片化学习没有那么糟糕。知识的产生就是碎片化的。比如《论语》,就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间一些碎片化的对答。比如读一本书,上一个学期的课,最终留下来的,其实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几个动人的场景,几个金句,几个精辟的结论,读完一本书能够留下这些东西已经是上上大吉了,上课也是一样。如果学习的结果就是碎片化,那碎片化学习有什么问题吗?
第五个关键词“目标”。普通人是要面对一个一个的目标去行动的。行动一步获得反馈,调整行动,继续往前走,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