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背了一早上语文古文后,我忙里偷闲,拖着一副残躯,一瘸一拐地走向影院。父母的百般劝阻也挡不住我去追忆悄悄溜走的童年——《千与千寻》。
我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在看电影这件事上向来都是早到晚退的,一如我的学习习惯。环顾四周,来寻找童年的人不很多,其中又以我为最年轻,犹如童年仍在。话不多说,电影开幕。
熟悉的旋律响起,《one summer’s day》携着我童年的疑问三连闯入我的脑海:为什么千寻爸爸非要走那条古怪的林间小路呢?为什么千寻爸爸妈妈这么富有冒险精神要进去隧道里甚至叫千寻一个小学生待在车里面呢?为什么千寻爸爸妈妈这么没有礼貌见到东西就大吃特吃呢?现在的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前面要是不这么发展,哪来后面的剧情呢?太简单了
如果说第一次音乐响起带来的是不解,那么第二次音乐则是催泪了。千寻一个人一边吃面包一边哭,一边擦眼泪要坚强的样子。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在陌生而可怖的环境下的绝望与无助,即使如今再看,心中也不免疼痛。
一个人找锅炉爷爷和汤婆婆要工作,由初见的畏缩到大声喊出我想要一份工作时的决然,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孩子在独立下的成长。虽说确实很残酷很无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最快的成长莫过于雄鹰将鹰雏带上天天,然后狠狠抛下。结果只有两个——学会飞翔,或者死。
过去的事情不会忘记,只是暂时想不起来而已。一部《千与千寻》勾起了我无数的童年回忆,本可畅谈上千字,无奈老师要求周记怎么也得写个四五百字,眼见字数已冲破600,实在不敢再写,只得停下。可惜,叹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