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多角度剧析(来不及刷剧就看这里)

文:小土匪

琅琊榜风起长林结局了,作为一名吃瓜群众表示感触颇多,也很有的一聊,从拍摄手法到剧情设置,可以说琅琊榜系塑造并保有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今天我们就一起“解构”一下风起长林,包括拍摄手法、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价值观等方面,由于边看剧边写,成文后字数较多,长篇密集恐惧症慎入~

一、拍摄手法

1、画面风格

风起长林延续了琅琊榜干净、古朴的画风,色彩搭配从未出现过调料盘古装剧里夸张、强对比的色调,绝对护眼。画面的铺色和色彩层次感会直接影响群众的观感,这一方面不敢说琅琊榜是最最好,但确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审美。 

✪ 色调

全剧的画面整体色调比较统一,偏青蓝色,体现了水墨古风。


战争场面偏暗红色


郊野景物偏昏黄


构图

琅琊榜第一部的构图特色一直被人津津乐道,风起长林的取景依然延续了严谨的构图风格,随手截了几张图,po上来感受一下~

对称、均匀

我国古建筑受儒、道文化影响,有着严格的中轴线,美学和力学都体现着均衡,于绝对对称中表达建筑的庄重和威严,于是剧组对宫殿的拍摄角度也多选用了一些正面的取景;


比较正式的话谈场景一般是双人对坐,都选用了对称构图,画面填充均匀,增加了仪式感


框架、线条


二分法


三角构图



黄金比例


这些构图风格从一而终,注重线条平衡、人景平衡,以达到和谐、稳定的效果,观众看来比较容易达到舒服、和谐的状态,不会有突兀的感受。

电影感

看完风起长林,一个直观感受就是整片的质感与琅琊榜1相比有所突破,更像电影画面,多了一些味道。画面比例大约2.175:1,在光影的处理上技术更加成熟,明暗对比效果明显,处理方式却十分柔和,画质更加透亮,更加突出细节; 据说演员本身的服饰比画面所呈现的要暗沉、粗糙一些,经过处理之后呈现出的则更加精致、有质感。

未来的影视产业除了内容为王,技术也是产品的一级核心竞争力,影视制作者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获取优质IP,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优质内容更好的传达出来,无疑技术可以无限拉伸表达力的通道,不断提升大众观感,直至实现沉浸式体验。

2、具体取景

具体取景可说之处实在很多,所谓细节无处不在,在这里简略说几个印象深刻的吧~

✪  特写标志物

一部剧的标志物就如同一席长袍上的花纹,随着它的反复出现、精雕细刻而慢慢深入人心,是整部剧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至于看到标志物我们就会联想到剧中的相关刻画。风起长林的标志物是火堆、茶、长亭、山岗、远山等等。

其中倒茶的动作出现次数最多,每每两人对坐交谈,主人必先斟满二人茶杯,递到客人面前,才徐徐切入正题。倒茶动作特写着墨细致,一方面体现了文化和礼仪,增加了剧的精细度,另一方面起到调节影片节奏的作用,影片情节有急有缓,关注点有大有小才算得均衡。

✪  马队

剧中有几次行军描写,每每长林府领兵出征总是剧情一个高点,其中一次,平章带兵上前线解救被困父亲,此时的平章已经身中剧毒,为了尽快赶到战场而放弃了解毒机会,这一次的出征相较其他时候显得更加低沉和悲壮,队伍慢慢从皇城出发,走过金陵街道,穿过人群,穿过老城墙,直到城外郊野,尔后马队慢慢奔腾起来,逐渐拉开距离,不久消失在画面里。整段过程完整体现,却不会让人觉得繁缀,一点点把情绪拉起来,比较有代入感。


另一个场景,是平旌勤王齐师时候,各营将领带兵马支援,剧组选取了几个马队赶路的近景,和一个四方会师的远景,通过远近景交叉的形式,用几个画面轻松讲完了一个浩大的事件。四方队伍分布在整个画面,慢慢汇聚到一点,加上配乐感觉超燃。


✪  打斗场面

抛开战场的大场面不谈,有两场近距离的打斗场面值得一提,一场是平旌和北燕郡主比武,一场是结尾处平旌和元启决战,这两场戏在剧中分量都很重。以往我们习惯了花里胡哨的武打动作,仿佛越是快到让人眼花缭乱越表明双方武力高强、场面精彩,实则是观感刺激强烈而过程细节有缺。

但剧中的两场武戏没有玄化武功,反而踏踏实实拆解了动作,尤其和北燕郡主比武一场,戏份很重要,是剧情的转折点,北燕郡主正是利用招式来引导平旌误伤北燕使臣,以达嫁祸目的。剧组把这部分动作分解的很清晰,拍出来也是行云流水,可以说是实力尊重了一把观众的智商和观感体验,不禁让人感叹真的是走心在做片子了。

✪  人物角度

千人千面,每个人的面孔、身材都有自己最上镜的角度,而同一个演员在诠释不同风格的影片、不同个性的人物角色时也可以找到最贴合的表现角度,不一定千篇一律,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林奚算一个例子,古装里她的四分之三侧面很好看,俯拍或轻微仰拍都不错,很有古韵,剧组抓住这一点,和演员本人现代片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可以说剧组也是很贴心了。


3、装束变化

随着剧情推进,剧中人的服饰色彩、发饰有所变化,在这里择几人略作分析。

平章的衣服偶尔白色,多为暗红色,突显军人血性,和沉稳内敛的个性,同时暗示悲壮的人物命运,似乎注定这一生要献给家国。

蒙浅雪前期衣服色彩变化较多,但大多颜色深沉,略显庄重,符合长林府唯一女主人的身份,平章中毒时候到离世,蒙姐姐着暗红色衣服,也是唯一一次穿红色,也许是为了和这段经历相匹配吧,毕竟太刻骨铭心了。平章离开后,蒙姐姐慢慢走出悲痛,心境平稳不再起波澜,一心抚养孩子长大,此后出场均为一身蓝色素衣,没有再变过。

平旌服饰大多为纯白和青蓝色,毕竟在琅琊山长大,环境单纯,飞扬跳脱,相比平章更加简单、青春。大哥离开后,家里突逢巨变,平旌收起了刘海,竖起了马尾,一点点打扮成了男人的样子,也更像大哥了。

林奚是服装风格变化最少的,基本从始至终蓝色,比蒙姐姐的更淡一些,而她也是性情波动变化最少的,算是一个最为纯粹、沉净的角色,看待事物更加直观简单,心无杂念,也更有定力,正如她自己所言,从不会为了谁而改变自己的心意。 但林奚和蒙姐姐的发饰后期都有所变化,趋向成熟,在经历了长林府变故后,也算是一种对成长的交代吧。

萧元启作为前后反差最大的角色,前期穿纯白色衣服,正直、优柔,正式和墨兹候联手黑化的时候变成全黑色衣服,人物也更加果决、干练,最后起兵谋反,衣服红金相间,是欲望集中爆发的时候,也有一丝近乎偏执的疯狂。

濮阳缨前后期也有明显的外在变化,解毒之前,濮阳缨的身份是宫内上师,长发飘飘,面色苍白,人送外号“卡粉小王子”,离开宫外解毒后,濮阳缨恢复了体力和精神,由于他是剧情推动者,精心筹划的事情终于要有结果的时候,濮阳缨表面风平浪静,其实内心很激动,妆容也有了明显变化,面色恢复了正常,长发也束起来,精神许多,到最后逃跑的时候,恢复了体力的濮阳营开始施展功夫,才让人想到对了原来他也是练家子出身啊,细节处的设计切合人物的形象塑造,比较全面完整的体现了人物变化。

小皇帝的剧中年龄阶段是从十岁发展到十五岁左右,刚出场时候还是太子,才十岁,无忧无虑,平日穿大红色的衣服,比较鲜艳也比较灵动可爱,后期身上的红衣颜色暗了下来,尤其继位之后,虽然年龄仍然不大,但身份的变化让他不得不快速成熟起来,不能再像个孩子一样。

荀安如的服装变化也比较大,嫁人之前在宫里陪伴太后,刚走出深闺没见过尔虞我诈,满是小女子情怀,衣服是青绿色,嫁人后环境变了,心境变了,衣服颜色也越来越重,最后跳楼的时候着一身白衣,应了人物的判词“一腔清白血,化作绕指柔”。

4、礼节

风起长林中出现过的礼节实在太多,看过的人最熟悉的应该就是作揖了,风起长林中人物作揖的方式和第一部有明显不同,由于对礼节没有研究过,具体原因就先按下不细追究啦。

除了日常作揖行礼,片中还有几场特殊的礼仪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平章死的时候,平旌行“捶胸”礼,这个礼仪老王爷去世的时候小皇帝也做过;平旌带兄长遗体回家,骑在马上高呼“噫兴”,很有感染力,无需多言,隔着屏幕可以感受到悲壮和凄凉;另一个是老王爷去世后,有人站在长林府房檐上,远远的抛了一件衣服出去,喊得是“萧氏庭生回家了”,没别的,看了就是让人想要落泪。


因为对于礼节的关注和了解实在太少了,查了一下,发现这几个细节恰好是剧组的礼仪老师有意刻画的,也都有自己的出处,下面这篇文章关于礼仪的理解说的不错,原文在这里,有兴趣的宝宝手动查看吧~

 https://ent.sina.cn/tv/tv/2018-01-29/detail-ifyqzcxh9375041.d.html

5、配乐

风起长林的背景音乐少有轻快的,大多或低沉、甚至向低低的呜咽,或悠扬、但自有一番沉静在,配乐大多采用萧、琵琶和提琴的音色,维持了整部剧的情绪基调,相对比较稳定,风起长林的配乐和其画面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固定且符合剧情的风格。

关于剧中的配音和音效,只能说事无巨细,全部在线,火炉烧柴、煮茶、脚步声——尤其是行军场面多人的脚步声、马蹄声,片中声音和画面调性很搭,虽没有十分惊艳的音色出现,但也绝不会夸张或者刺耳,整体风格依然和谐、内敛。

美中不足的是,一些轻微的“小动作”的音效似乎有些用力过重了,有时人物表情鲜有变化,全部是内心戏的时候,一些微动作往往是对外传递情绪的支撑,给相应的动作做配音其实再轻一些、几乎听不到也没关系,音效过重反而容易让人跳戏。

而演员的配音,黄晓明用了自己的原声,可以说中规中矩,平旌的配音和刘昊然本人的声音有几分相像,但是更深沉丰富一些,个人感觉是最贴近人物形象的声音了。另外,在这里太想给萧庭生和梁帝的两位扮演者打call,很明显是本人原声,而且声音实在太有魅力,萧庭生的声音里全是故事和沧桑,而且有种坚毅和豁达的能量;而酒窝梁帝的声音,虽也沉稳却多了丝不羁和愉悦,声音里全是人物性格,全程不掉线,绝对加分项。好演员未必都有好声音,能做到人声合一的确实不容易。

【结语】

关于风起长林的拍摄风格就说到这儿吧,美有千万种,而我眼中的风起长林,美是均衡和内敛,是谨慎和谦逊。

二、剧情设置

下面该进入正题,聊聊风起长林的剧情啦,剧情是作品的生命线,下面分剧情串联、剧集设置、剧情线索和特色几部分简述。剧集较长,瑕疵很容易暴露,写这篇不是为了不挑刺儿,所以一些逻辑问题没有放大(下面开始走心啦)

1、剧情串联

风起长林是琅琊榜第一部的延续,很多情节穿插在片中串联起了前一部内容,编剧通过回忆、关键词和标志物将两部片子无缝衔接起来。

✪  回忆杀

上一部的人大多都老去离开了,留下的越来越少,我们也只能通过老王爷的回忆去找寻几分过往记忆,老王爷的回忆分几个片段穿插在剧情里,有的闪过前部情景,有的只是口述。

穆王爷去世的时候,老王爷感慨,上一辈的人一个一个都走了,这世间记得他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老王爷在怀念梅长苏,也是很多人的怀念。回忆杀什么的虽然“小心机”,但是剧迷表示好用。没关系,我们记得,我们全部都记得。

老王爷看着软猬甲,回想起飞流送礼物给他的时候,感叹人的年纪越大越爱回忆, 可能真的是快要去见他们了吧。


但是没关系,因为有着他们在尽头等待,因此心中无所畏惧,前路亦是归途。

老王爷临终前回忆一生的三大幸事,同时叮嘱,遗骨要归梅岭。


哎什么也不说了,甘愿献上自己的眼泪。

三月弯刀之战的时候,平旌转述了世间流传的关于言侯事迹的传说,很多年前,言候代表大梁孤身一人前往边境战场与敌国和谈,最终平息了战火,言候是第一部中的人物,但和谈事迹时间更早,第一部中也只是以回忆方式出现,如今风起长林再度回忆和谈场景,这波回忆杀来的猝不及防,也算巧妙。


✪  关键词代表——梅岭

琅琊榜里,梅岭是赤焰军全军覆灭的地方,也是林殊死而复生的地方,是梅长苏无法抹去的记忆。

老王爷并未经历上一代人的经历,梅岭之战时他还未出生,可千万英雄魂归梅岭,一代忠骨精神由梅岭延续,不知不觉早以成为老王爷心中的朱砂痣。梅岭精神由老王爷之口传达出来,不仅是剧情的延续,也是风骨的承袭。

老王爷愿遗骨归梅岭,和梅岭英魂葬在一起,忠骨将终有归处,忠魂有所寄托。

不知不觉间,梅岭也成了琅琊榜的一颗朱砂痣,点缀在每个观众心口。

✪  标志物代表——无字碑

长林府祭着一块儿无字碑,没有任何人的名目,却是每逢年节老王爷一定带着平章平旌共同祭拜的,平旌离开金陵后,也带走了这块无字碑。

正如老王爷所言,这块碑可代表你心里任何一个想要祭拜的人。尽管天人永隔,他们始终在你的心里。无字碑上无字,却是通往记忆的门钥匙。而看到无字碑,打开的正是观众的记忆,梅长苏、靖王、蒙挚…故人太多,无论你想到的是谁,这块碑都可以带你回到第一部里鲜活的每个形象面前。老王爷带儿子共同追忆先人,我们追忆剧中人。不得不说,编剧又心机了,但这份心机,我们表示不拒绝。

✪  标志物代表——长亭

长亭立在金陵城外,百年不变,人们在这里送别,又在这里重聚。琅琊榜中,霓凰和梅长苏在长亭相认,风起长林中,平旌和林夕在长亭重聚。

故事总是相似,人物换了一茬又一茬。长亭寂静不动,坐看事事变迁,人来人往。


2、剧集设置(也是大概介绍)

剧情前三分之一,由沉船案牵出金陵朝堂多方实力和立场,掀开朝局矛盾;濮阳营的圈套也慢慢浮出水面,致命的一击便是最终导致平章去世、元启变节。

剧情中间部分主要讲述了改朝换代,内战无可避免,长林府散落,平旌成长。

后三分之一着墨描述元启的崛起,大梁内外皆忧,长林府远离朝堂但心系社稷,朝堂有变,长林军护卫家国。

在风起长林里,金陵的风不曾止歇,鼓起风的人们有着各自的目的和主张。 有国土之争,有政治斗争;有的为复仇而来,有的为满足贪婪。

3、剧情线索

✪  主线

很多人认为风起长林没有明显的主线,或者主线是萧平旌的个人成长,并认为这样的主线不如第一部翻案、雪冤的线索那般精彩。

但我认为风起长林的主线依然明显,并依然精彩,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存在消亡的规律。

 朝廷更新换代,长林王府也更新换代,人物也同样经历成熟、衰亡、新生和成长的轮回,长林府父兄离开,平旌慢慢成熟;梁帝去世,小皇帝艰难成长;濮阳营退场,元启壮大势力。

 朝廷的更迭变换,长林府的兴衰变幻,大背景下个人的成长衰亡,每一条线交织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共同记录了历史。万事在变,唯不变的是事物变换的自然规律,这是人类历史无法逃避、永恒存在的主题。

琅琊榜第一部结束于长林军建军,第二部开始于长林军最鼎盛时期,长林府父兄犹在,皇帝偏宠,权倾朝野,但也暗流涌动。到后期长林府经历一系列变故,到长林军被裁,再到第二部的结尾再度复立。

长林军在两部的结尾分别被两任皇帝成立和复立,虽似经历了一遭轮回,可复立之时,“长林”二字却又有了于成立之初更新的意义。

风起长林和琅琊榜1之所以要连续看,正是因为连起来才可以发现很多不同,但政治、战乱、人心,不管哪朝哪代,今夕何夕,又都何其相似。

物极必反是规律,前有赤焰军为先例,后又长林府做印证;

正反方势力此起彼伏、不断轮回也是规律,从未有过哪方彻底战胜另一方,不过是时间长河里长久纠缠中的短暂休场罢了。

濮阳营和平章一起退场,是正反方势力的抵消,平旌和元启同时成长,又是正反方新生代力量的共同蓄势。

如果说平旌的成长代表正义力量的成长,那么元启所代表的反面力量的蓄积和壮大正是同步进行,不容忽视。直到最后两方势力正面交锋,决一死战,是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也是两种价值观的正面对刚。

平旌和元启两人就像两条线,有过交集,又必然分开。两份命运被环境、剧情推着,无法回头的最终延伸到无法重新相交的不同方向。

两条线各自如何形成、如何走向、如何交集牵绊,剧情也总归是一点一点交代清楚了,同样是一条明晰的线索。

人类的历史进程从不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从不违背天道轮回。 不仅剧中人物在成长,很多人事物都在成长;不仅长林府在衰败复兴,很多事物都逃不过慢慢消逝的历程,而后又会迎来新的希望和成长。

风起风又停,风停风又起,琅琊榜坐看风云变幻,更像是一种沉静的诉说。

✪  感情线

在世事更新、交替轮回的过程中,情感、正义、精神无疑是绵延不断的线索。 琅琊榜所传递的正能量、正义感和温情寄托在了无数的“好人”身上,人物之间有所延续,情意同样有所延续。

关于亲情,老王爷与梁帝间的兄弟情和平旌与小皇帝间多么相似;关于爱情,前半部主要描述平章夫妇从甜蜜到分离,后半部主要突出今夕夫妇的感情,从无情到有情、到深情;关于忠君爱国,不仅体现在最接近皇权的人们身上,更体现在前线的每一个将士、朝中的每一名臣子身上。

 而且剧中不断在讲述一个道理,人物之间的关联并不仅局限于直接接触,风骨的传承不仅局限于血脉相连,还在于无形中的彼此影响。人物最终一定会落幕,而他们所留下的印记,会体现在每个细节里,经久不衰 。

✪ 伏笔

风起长林第一集的伏笔较多,剧情由北境战事而起,平章感受到的威胁又不仅仅是战事,而是更大的危机被掀开了一角,为濮阳缨的阴谋做好铺垫;

另一方,梁帝对长林府的偏宠引起了朝中重臣的诸多不满,开篇就有一个朝堂对峙的小高潮,以长林府获得梁帝的绝对信任告终,也成为了日后长林府成为政治制衡下的牺牲品的伏线;

 同时,平章希望平旌离开琅琊山回京,并且神预言平旌很快要承担长林重责了,也算为主线打好了基础。

3、剧情风格

个人感觉与琅琊榜1不同,风起长林的节奏更慢了一些,人物关系和故事相对更为简单。有人吐槽风起长林的拍摄节奏太缓慢,剧情不紧凑、不刺激,我却认为风起长林恰恰更加突显了编剧的细致化,每一步都说的清清楚楚,生怕观众一步跟不上,耗费太多脑细胞,剧情看起来省力一些。

人物上,每个人的成长和变化通过剧情一点点交待清楚,人物的个性不是空穴来风。即便出场时候就基本完成了人格塑造的角色,如老王爷、平章、濮阳营,片子也通过回忆和自述的方式逐步交待了角色的来处和心态成长过程。

例如濮阳缨,反派不是生来就为了做坏事,他的来由是什么、他要去向哪里一定是观众不断在追问的问题,片子在濮阳缨的现行坏事里穿插人物成长史、牵扯出曾经的计谋,故事慢慢完整起来,人物缘由和动机也逐渐清晰,一步步为最后的阴谋铺垫,有自己的脉络和节奏,人物也是立得住的。

事件上,风起长林的叙事方法依然细腻、分析的透彻,剧中采用了多角度讲故事,同一件事牵扯不同方面的人,各人带着不同的立场和心态,导致从各个方向推动一个事件的发展,有人力道大一点,有人小一点,在共同博弈之下决定了事态的走向,既让一件事丰满起来,也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心态、性格,对比更为明显。

因此尽管风起长林的故事情节相较略微简单,没有太多惊心动魄,却并未显得松散,反而紧凑饱满。

可以看出,在进行多角度切换时,编剧很注意剧情的延续性,但剧中多个人对同一事件分析时常会做出相同的预判,也采用了相同的说法和词语,虽然剧情非常连贯,但有些过于重复,缺少了人物的多样性,千人千面,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观点和判断。正是因为每个人的心思千差万别,人物行为才不可预判,故事才会有更多可能性和悬念感。

三、人物刻画(含内在性格解析)

如前所说,在我看来风起长林中的人物塑造是相对完整的,均有来处和去向可寻,人物的台词和行为风格也保持一贯,细节的设置忠于角色使命。在这里对几个角色简略分析。

濮阳缨

第一个必须得说濮阳缨了,绝对是高端玩家的人设没毛病。濮阳缨出场初期比较神秘,随着剧情推进,其身份、来历慢慢通过主角的猜测拼凑出来,再通过旁人助攻、本人片段回忆得以佐证。

濮阳缨天性多疑,加上自身经历,内外结合让他产生了自己不被国家重用,不被母亲关爱的缺失感,走入偏执,以覆灭大梁作为自我实现的进阶之路,虽然逻辑稍感牵强,但不影响人物的丰满。

濮阳缨有一支精锐小队做后盾,整个团队是夜凌国的夜凌子,夜凌亡国后,在濮阳缨教唆下,统一把矛盾指向大梁,想要通过毁灭大梁实现复仇,看到这儿不禁让人疑惑,夜凌国把夜凌子作为国之重臣进行培养,培养出的理应是智慧、宽宏之人,却轻易被濮阳营彻底控制,改变了信仰,甘愿做死士,实在让人捉摸不透。是濮阳营洗脑功力太强大吗?也许只能说是濮阳缨精通人性。

濮阳营的存在本身就是人性矛盾的体现,而且他了解并能把握住每个人的弱点来加以利用。 不得不说,他有成功者的素质,不受任何人影响。自己立起来的flag,不管是否正义崇高,但绝对忠诚,无比坚定,甚至随时准备为此献出生命。我想也正是他的这份坚定影响了身后的追随者,洗脑的高境界就是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影响别人,带领团队追寻共同的理想。

濮阳缨洞察世事,微小处细腻,大处不失决断。懂隐忍,懂出击,是个谋略家没错了。他在剧中的每一件事都没有白做,都有充分的动机,他的战略是有章法的,勾连敌国,制造大梁内乱,内外兼具,同时让比较好控制的皇后留下错证,以为日后所用。

要击垮一个国家,要先击垮他的中流砥柱——长林府,而老王爷年事已高,平旌尚未成气候,长林府的中流砥柱是萧平章。而萧平章的软肋正是他的家人,别看是养子,亲人对他而言胜过一切,因此濮阳缨先让弟弟中毒——不得不说让弟弟中毒也确实比直接针对哥哥容易太多,再让哥哥为了救弟弟甘愿赴死,可以说濮阳营对人性的洞察相当敏锐了。

濮阳缨运筹帷幄,即便自己终有一死也没有一丝遗憾,因为他该做的都已经做了,那就是死前为故事的后续铺好了路,把皇后的罪证留给了元启——这罪证后来成为了元启笼络人心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在元启心里留下了一颗恶的种子,激起了元启对大梁的仇恨。担心元启势单力薄,还亲手把他交到敌国手里,敌人加敌人,对于大梁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毁灭效果。 濮阳缨很清楚,自己做不到的事有很多,一死也无妨,但元气会带着这颗种子继续走下去,完成未完的那些事情。这实在是濮阳缨的可怕之处。

事实上,心魔一旦被放出,就很难再回去了,元启和它搏斗过,但最终没能战胜,带着这心魔一错再错,一步步成为大梁最大的反派。濮阳营的智慧用错了地方,但依然无法掩盖这个人物身上的光芒,没有辜负高玩技能。

萧平章

萧平章的性格特点非常明显,沉稳、坚毅、果断,没错,一切你能想到的成熟人格的素质集于一身。

他可以果断到在选择面前没有丝毫犹豫,平章面对了两次生死抉择,一次是平旌中毒,他必须自己中毒给平旌取药(一流剧情也难免俗套一把),这一次是哥哥对弟弟的责任;第二次是取得解药后,大夫制定出了完美计划,可以两个人用同一颗药救命,但边境临时有危难,来不及执行计划了,为了前线的父亲,平章又一次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但这一次和上一次有所不同。人生最难的不是经受命运的重锤,而是先有希望再眼看着希望变成最大的失望,蒙浅雪崩溃了,军中钢铁男儿落泪了,大夫一气之下离开了,只有平章依然淡定,坦然接受命运的每一个安排,两次生死抉择前都没有犹豫,也都没有遗憾。

平章人格的养成也是通过自身经历和矛盾来解释的,他的人设是哥哥,又是养子,而这个人物最大的矛盾就是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他时常担忧自己不是亲生的,不足以担当梁帝和老王爷的信任和宠爱,于是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忧患意识更为强烈,外界给的压力和自己给的责任促使着他一刻不敢懈怠,必须飞速成长。其实平旌天然自带宠爱,而平章身上的荣宠更多的是他自己挣得的。相比平旌心无所虑,肆意成长,平章更懂得也更需要克己复礼,谨言慎行。在边境杀敌,在朝廷斡旋,丰富的经历和敏感的内心锻造了一个耐得住黑暗的人。

萧庭生

萧庭生是剧中的父辈身份,起到精神引领作用。他给梁帝的是兄长关爱,给两个儿子的是鼓励和后盾,给元启的是善的指引,给小皇帝的是为君的正念。

萧庭生的一生,尽心守护身边每个人,身为长辈,佑护每一个后辈。平旌私自行权,领兵打仗的时候,老王爷担当了一切,替小皇帝考虑,替百姓考虑,替儿子考虑,唯独没有替自己思量。

萧庭生体现更多的还属父爱,为了保护平旌而远走边境,为了鼓励平旌做遵从本心的事而再次回到朝堂,撑着最后一口气在朝庭上为平旌站台,毕竟有他在,平旌的底气就在。平旌长大了,有遵从本心的能力和担当了,他也可以离开了,可这样的离开谁说没有遗憾,这一生戎马,对得住先人的期许,却要面对朝廷的猜忌;身为父亲,又怎会不想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可大儿子走在了自己前面,又无法陪伴小儿子,世上诸多艰险,平旌需要一个人面对了,想来还是凄凉遗憾。萧庭生是严父也是慈父,临死之前对小儿子说,这一生不必强求,护持长嫂侄儿,平安就好。帮他卸下负担,潇洒过余生。

萧庭生身上的亮点是知足和豁达,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一味忠君,而是忠于自己的心。

编剧将剧中精神很多通过萧庭生之口传达了出来,他的能量是由内而外的,启发也感染了许多人。


影片着重刻画了三个人物的成长,分别是萧平旌、萧元启和小皇帝

萧平旌

平旌不像他的父王和哥哥,一出场人物就是实在的、坚定的,而平旌的人格塑造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平旌生于王府,放养在琅琊山,他的出场就和大多数寻常人间的孩子一样,耿直、毛躁、乐观、不经世事,他的成长也和每个人一样,一方面来自外界的促使,另一方面来自内心使命的觉醒。

平旌以往习惯逃避,大哥出事他离家出走,大哥去世他选择走的更远,并且偏要选择去责怪一个人,影片不断强调他的性格弱点,和人物后期的变化形成鲜明反差。

通过经历一件件事情的刻画,人物渐渐有了担当和决断,父兄离开、违反圣旨、守护家国、离开心爱的人,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步成长都体现在做选择越来越坚定,犹豫的更少,决断的更快。这一素质其实体现在很多人身上,父兄如此,荀首府如此,濮阳缨也如此。 因为内心成长的愈发坚实,选择才会更加遵从本心,而不是外界嘈杂的声音。

成长在于对自己的更多了解,不断探寻本心,自己最在意的是什么,自己的准则是什么。成长也在于对外界更多洞察,人物心里不再只有自己,更多在意别人才能了解别人,做出更加准确的预判。前期的平旌更多关注自己,后期慢慢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尤其体现在对萧元启有了更多的考量和理解,才能比较准确还原他的意图和下一步做法。在战场上,一个成熟的将军不仅需要勇猛血气,更多的是细致入微的洞察力。

萧元启

元启和各路反派都联手过,他又和他们不同,说到底濮阳缨是外国人为报“国仇”,墨兹候为强本国伤及邻国,荀首付是针对功高震主的长林王,未有伤国伤民之心,所谓的“反派”里,只有元启是诞生于大梁土壤,却汲取了各方黑暗力量,也最终成为了对大梁最有力的攻击。

元启的角色也是一个观众从头至尾看着变化的人,这一生纠结于身份认同的问题上。自幼缺乏父辈引导,更缺乏关注,自我认知程度不高,想法容易被左右,母亲事件让他的认知被全面打散,尔后艰难重建,或者说正式开始建立,可这过程里依然少有正面能量陪伴在他的身边,而是被濮阳缨的黑暗力量趁虚而入。

其实元启不是黑化,也不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濮阳缨和墨兹候无疑是谋略家,他们的高明在于通过仇恨的导火索点燃了元启心里掩埋已久的野心和欲望。他想出人头地,不想再受控于人,更不想通过效忠梁帝实现理想抱负。一个人的野心被挖出来后就没有顶点,会不断壮大并支撑他做一切疯狂的事情,其中一个就是自己走上王位,永远做自己的主。

元启立下心志的过程也是颇为坎坷,其间因软弱、惯性思维和舒适圈的限制,和自己的心魔、意志苦苦缠斗。但到后期,他的自信、决断和坚定,是否像极了濮阳缨呢?他也同样拉拢了很多亲信,也同样用自己的坚定和“共同的信仰”给犹疑的追随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这些人自愿成为了“死士”。

如果说平旌的成长是反射老王爷和平章走过的路,那元启又何尝不是濮阳营的镜面画像,剧中对“正反”两个人物都做了详细的刻画,是其中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也是最大的对立面。

小皇帝

小皇帝是一个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母亲给了天衣无缝的生活的关爱,父兄给了心智上的启萌,他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爱别人,只是缺少逆境对意志的塑造。

初登帝位,心有彷徨,以至于在朝堂上坦言自己的不自信,也极易被别人的判断左右,做过不明智的事。最后元启逼宫,对小皇帝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反过来,也正是这么一闹,彻底激发了小皇帝的斗志,结尾他说,有信心自己未来会成为也必将成为一个好皇帝。

元启被擒,平旌有意留他一命,小皇帝只说了一个字,“杀”,优柔之中多了一份坚毅,这是他的第一个杀伐决断,也表示从这一刻起,他真正确认了自己的身份,彻底投身于家国大业中,不再后退也无法在原地停留。

宫变结束了,小皇帝也彻底失去了庇佑,父母、舅舅、长林王、平旌一个个离开,他只剩一个人了,但他已不再害怕,一个又一个人从他身边经过,可每个人都留给了他一份力量。正如他告诉萧元启那样,他会打败东海,夺回领土,他是坚定的,他说自己一定不会比先帝差,他也是坚定的。

金陵城里,小皇帝也从未停止过成长,且他的成长,从来不比任何人更容易。

这三个角色都是从无忧无虑、长辈的庇佑中走出来,一步步变得心怀丘壑、杀伐决断,甚至直面生死,无所畏惧。我们一直在提“成长”一词,成长难能可贵在于可以淡然面对自己。平旌可以坦然面对命运突然的变故和打击,面对非议和不公,甚至面对自己的软弱和逃避,他成长了;而萧元启,他敢于逐步面对阴暗,到后来面对自己的野心,他同样也在成长;小皇帝自登基以来就在质疑中举步维艰,元启逼宫时候更是不断挑衅,可他没有被挫掉信心,为君者,敢于当众承认自己尚不具备为君之能,并有信心未来可以成为明君,实在也是难得了。

四、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部剧的审美所在,风起长林的价值观似乎在打造一个理想国,里面有着绝对理想化的温情和政治思想。

✪  理想化忠义

风起长林向我们摊开一幅画布,上面的人为忠便都是大忠之人,长林军旗下全部忠魂,长林王府对于权利从无野心;

为义便是绝对的大义,梅长苏一派,长林一派,包括影片最后出场的岳将军几人,从先人到后辈都绝对地传承了相同的价值观和道义感, 每个好人都绝对忠诚,正义面前视死如归,价值观高度统一,而且好人从头至尾是不会做错事的,是没有人格弱点的。

而忠义又终有回响,不管第一部的翻案,还是风起长林中平旌仅凭长林名号即可号召千军万马,“长林府这份忠诚,在天下人眼中自有分量”。

✪  理想化政治

风起长林借萧庭生之口,说出了琅琊榜1中萧景琰的治国理想——没有党争。

 “在朝为官,政见不同,想法不同,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前有两个不同的阵营,你不得不从中选一个。一旦卷入党争,不管是贪图富贵,还是胸怀理想,都会被两个字束缚住,那就是‘立场’,两方对立走到最后,这立场,必会大于是非。”

可惜人多就一定成党,在外人看来,长林军数万人本就自成一党。不主动树敌未必没有敌人,未必没有冲突。

于管理者而言,有冲突和对立绝不是件坏事。无党无派,无阵营,大概只能存在于理想国了。  

✪  理想化温情

贴近生活的剧情无疑会给戏剧增加好感度,风起长林做到了这一点,亲情放大,又不失朴实。长林王府的日常简直就是每家每户的日常,两个儿子,一个温顺一个跳脱,父亲对一个宽对另一个严,严的那个表面不敢造次,实际抓住一切机会向身边的人诉苦,甚至诉到了宫里皇上面前,平旌在皇帝面前告状,皇帝听过笑的前仰后合;而父子、兄弟之间的摸脸杀也是实力刷了一大波好感。

就是这点儿接地气让这部主题和时代都相距我们遥远的戏可以找到落地的据点。

再看荀氏一族,别看剧中荀首府与皇后屡屡和长林府作对,但在荀家,亲情和别的人家不无两样。无论皇后和荀首府的兄妹之间,和荀飞盏、荀安如小辈之间,包括小皇帝待母家的哥哥姐姐,都体现了极单纯的亲戚之情。

父子、君臣、朋友、恋人都是相知相敬,没有猜忌,价值观统一。这看起来似乎又不那么接地气了,也只能说上一句,如果真的可以这样,那倒还真是不错。

五、剧中的矛盾

一个故事的矛盾是故事的魂,没有矛盾情节就无法继续,人物无法形成对抗,风起长林结局了,也留给了我们可以思考的话题。

其一就是制衡之道是否是治国之道

关于金陵城的朝堂政治,第一集就有伏笔,长林王想要调动大军,提前带上兵符出征,以备战时之需,文臣宋浮持反对态度,认为烽烟未起,武将仅根据迹象就可调动兵符,此举越矩,而皇上则表示绝对相信长林王的判断。这段争执和皇上的态度,让朝廷很多人感受到了强烈的不安,是日后矛盾激化的伏线。

朝不忌,主不疑是幸事,但梁帝和先帝对于长林王府几乎先天的无条件的信任,出于人性、出于政治,这种专宠都携带着隐患。

梁帝去世,新帝羽翼未满,心智未成,这样的机会,可以打击到长林府,即使不是荀首府和太后出面,也一定会有别人去做,这是必然。长林府一生戎马,从未吃过败仗,让长林军失掉编制的,不是外战,而是内部制衡。 

观古,一起打天下的君臣,臣子功高震主,要么臣子主动离开,要么留名除权,要么下场惨淡,似乎是注定了的结局。

制衡思想贯穿全剧始终,一方势力独大,是削权、分权,还是给别人长权?长林府权高德重,朝廷慢慢培植其他势力实属不易,而小皇帝强大起来又需要太多时间。

彼无法长,那就只能做到此消了, 但这一下似乎用力过猛,朝廷直接除去了长林编制,编制已去,队不成对,军也不成军了。失掉长林府,皇帝前路少了最大的风险,可也同时失去了最有力的臂膀,切断了善的进路。在这个天平上,荀大人做了最为保守,也是最让自己放心的选择,也最终为这个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制衡确有可取之处,可制衡的落地实在不易。一方势力过大就要抹平的话,新势力的崛起又由谁来牵制?每个掌权势力都采取极端做法的话,不说国力进步,光是内耗就足够磨损朝堂稳固。

关于这个难解的问题,长林王曾表明过自己的观点,制衡要紧,但更重要的,是为君者有着怎样的内心。权谋和本心就如术和道的关系,制衡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却无法使国家变得强大,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取决于为君者是否为强国富民做了实事,国家真正的稳定不是仅靠制衡朝堂可以实现的。

其二是选择忠君还是选择明君

片子的最后一集,这个问题分别从萧元启、狄明的口中发问过,你支持现在皇位上的皇帝,仅仅是因为忠于皇帝,还是忠于这个人?如果篡位者更有才能,你又选择支持谁?

我想琅琊榜的第一部已经给了回答,梅长苏替天下人做主,把江山托付给了靖王,是因为他有治国之才吗?在梅长苏辅佐靖王的日子里,不仅在对他做心理建设,更多是在为他礼清朝堂格局,分析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亲手替他清理了一遍多年蛰伏累积在朝廷地面之下的阴暗和腐朽,可以说是尽最大可能为靖王铺好了路,然后才放心离开。可这依然不代表靖王有帝王之能了,但梅长苏却自始至终认定,靖王会是个好皇帝。

这是因为,有才能有智商的人太多了,可是当皇帝,不是看谁更会打仗,更能扩张疆土吞并邻国,也不是比谁更聪明、更懂权术,因为这些,用心的人都可以学的会,但正心诚意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面对诱惑坚守本心从不是件容易的事,琅琊榜第一部我看的不够仔细,但一想到靖王,浮现的还是那个坚毅的姿态,不向任何权贵贪腐低头,靖王的确具备王者的素质。

心术正,有仁德,对于本心足够坚定,以民为先,在那个理想主义的故事国度里,放眼朝廷内外,靖王确是独一无二的那个最好。

回到风起长林,小皇帝正是需要辅助的时候,忠臣想的是如何辅佐,篡位者却正打着做一个更好的皇帝的名号一心想着把他换下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本心不纯,又如何坚守。

不管大梁境内,包括大渝,也有以民为主的将军,和好战、为了立威不顾将士生死的将军,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所谓养德,掌权者须有慈悲心,内圣外王。

所以元启提出的问题似乎并不成立,平旌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皇帝未来的路还很远,一切都是未知数,但大家对这位皇帝的未来,有着无比的信心。

【最后补几个细节吧】

刚刚看完风起长林最后两集,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小情节,感觉到剧组在用心,写来大家感受一下。

萧元启逼宫后,圈禁了小皇帝,元启来看他,同时也是为了监视他,两人并排坐在台阶上,元启拿了酒,和小皇帝碰杯,小皇帝也不得不和他一起喝,虽然一句话也不想和萧元启说,但眼神还是体现了心情,有些赌气、怨愤又有一丝孩子气的看着萧元启,可是又干不掉他、一点儿办法没有的样子,也算传神了。

小皇帝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喝了一口酒,谁知忘了嘴上还有元启手下打出血的伤口,疼的呲牙咧嘴,下意识的瞄了元启一下,有些不愿在他面前显出自己的软弱,这一细节处理得很好。接下来我以为小皇帝会忍住疼痛,掩饰起这个下意识动作,没想到他还是继续了,元启便问,“疼了吧”,才让人想到说到底萧元启还是他的兄长,小皇帝已经习惯了在大人们面前做个孩子。

后来到了夜里,萧元启和同伙不敢合眼,生怕萧平旌潜入宫内把皇帝带走,一直紧盯着小皇帝,再看小皇帝呢,早已经靠在椅子上睡得不知天高地厚了,看了让人有点儿想笑,经历了这许多事,还是疲惫了,不管天大的事,累了就睡,很符合一个孩子的天性。

而后平旌果然出现在宫里,来到小皇帝面前,别看小皇帝在萧元启面前一直强忍住自己的恐惧,不肯露出一丝畏惧和软弱,但见到平旌时,小皇帝瞬间就哭了,一切坚强都显得不必要了。

平旌带小皇帝逃跑时,小皇帝跟在后面,双手提着宽大的衣摆,步履有些迟钝又有些慌乱,狼狈中更像一个老太太模样,其实也很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毕竟娇惯长大,身体又素来孱弱,平时很少运动,更没做过逃跑这样的事。

又过了几日,金陵风波平息后,小皇帝再出场时,剧组没忘记他的嘴上应该还带有伤痕,虽然颜色淡了许多,但总不会短短几天就完全消失,也算良心了。

剧中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挖掘,在这里就不赘述啦。

【结语】

不去和琅琊榜1做比较,风起长林始终是我近年来看过的优质古装剧,甚至为它开了VIP,也是看过后有强烈欲望写点儿东西的一部片子。

风起长林的结尾是又另一个新的开始,迎来一片新的河山。理想主义的故事结束了,而矛盾永远不会消失。

风停风又起,人来人又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从不曾为谁而停留。欲望、温情、阴险的、善意的,也不会止步停歇。


                                                                  - END -

                                                                                                    图片来源:爱奇艺视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8,030评论 5 4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198评论 2 37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4,995评论 0 32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973评论 1 26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869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766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967评论 3 38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599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886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901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728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504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967评论 3 30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1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45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018评论 2 34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224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