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民日报的优质时评文段,
新闻+观点+论述
覆盖高考热门话题,
快积累起来吧~
1月
热火朝天的“冰城”
见证了文旅新气象
图片
哈尔滨冰雪旅游爆火,热情好客的本地市民“让景”于客、纷纷承诺:“不下馆子不洗澡,不开破车满街跑,要有游客来问好,还给免费当向导。”哈尔滨的热情不仅感染了游客,而且直观体现在相关数据上: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2日,铁路发送旅客133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6.6万人次;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创同期历史新高。
观点
图片
人造月亮、飞马踏冰、热气球、交响乐团……这个冬天,哈尔滨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客人们,不遗余力地展示诚意和创意,把游客宠上了天。
论述金句
图片
1.用走心的公共服务,将流量经济转化为存量经济。
2.文旅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品质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文旅市场也因此进入创意制胜的时代。
3.面对外地游客,很多地方都喜欢说“来的都是客”。文旅新格局中,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能意识到“来了就是家里人”。
2月
Sora横空出世
让“人人都是导演”成为可能
图片
一段文字寥寥数语,即可在技术的加持下自动生成逼真视频?日前,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了视频生成新模型Sora的多部作品,普通人输入文字就能一键“混搭”,不仅视频流畅、运镜丝滑,而且画质逼真、细节精良。
观点
图片
我国生成式大模型密集“上新”,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给现在和未来构筑一条安全抵达的通道,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论述金句
图片
1.当2024年Sora展现出机器更加精准地感知和理解物理世界的“超能力”之时,一系列问题同样被放大:我们如何维护人类的尊严,发掘人类更大价值?在AI时代如何关照人类个体,给予足够的尊重与共情?在科技伦理被重视的同时,如何保证人工智能尊重我们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保障我们对社会公平公正的不懈追求?在愈发强大的AI面前,我们该如何自处?显然,这些问题需要人文学科在倒逼之下,做出与人工智能发展速度相匹配的努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句“要充分拥抱AI技术”的心理按摩,而需要人文学科实实在在的深入研究、真诚切实的建议与引导。
2.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熟,99%的“搬砖汗水”将逐渐被机器取代,只有那1%的人类灵感是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在读书阶段,年轻人要用基于自主学习的创新汗水去灌溉那1%的人类灵感,去培养蕴含着人类灵感与人性光辉的基础创新、平台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文理商工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
3.在网络上,有业内人士分析Sora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专家反思中美AI技术的差距,当然,也有人指出Sora存在的不足,此外,还有不少人在讨论如何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催生中国的技术突破……这些不同角度的讨论都具有价值,有助于推动人们去反思现实问题,补齐创新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