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古今中外,多少古圣先贤都在苦苦探索。我虽俗人,但脑海里也不时闪现出这个疑问:人为什么活着呢?
直到我看到余华的《活着》,才仿佛找到答案。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主人公福贵的悲惨命运是本书的主线;
1、福贵——少时纨绔,吃喝嫖赌,因赌博输尽了家产,从此命运开始转折;
2、家珍——福贵妻子,大家闺秀,温柔贤惠,父亲是商会会长;福贵有钱时,相夫教子,无怨无悔;福贵破产后,不离不弃,后得了软骨病,失去劳动能力,在一对儿女离世后也弃世而去。
3、彩霞——福贵女儿,因发烧而聋哑,后嫁给了歪头二喜,过了几年幸福日子,因难产死于医院。
4、有庆——福贵儿子,聪明懂事,为救县长春生的老婆,学校组织学生献血,被医生抽血太多,死于医院。
5、二喜——彩霞丈夫,福贵女婿,苦力为生,彩霞死后,一个人带孩子,在搬运楼板时,因事故丧生。
6、苦根——彩霞与二喜的儿子,福贵的外孙,吃黄豆太多,涨肚而死。
7、春生——县长,文革时自杀。
福贵的一生,像是演一场电影,所有的家人都好像是电影里的演员,演完自己的角色,就默默退场,到最后剩下了福贵和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
福贵少时家境富贵,好像只是一段序幕,只是为了反衬他以后生活境遇的凄凉。
当年迈的福贵,用平淡、冷静的话语叙述自己的人生遭遇时,已经感受不到激动和悲伤。有时能感觉到的甚至是冷幽默的语调。
“我有时候想想是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
“我枕头底下压了10元钱,这十元钱是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故事的最后,老福贵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饱经沧桑,阅尽世间悲欢离合之后的豁达和从容,蕴藏在老人的歌声里;粘贴在老人的皱纹里。
“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这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
在广袤的大地上,在无边的黑夜里,无数的人间故事正在上演。
聚散离合,欢乐忧愁,原本就是生活真实的模样。
“天帝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造物主没有对谁给予额外的眷顾。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苦也罢,累也罢,体验的过程就是生活的意义。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不需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用“却道天凉好个秋”。
你所经历的本就是生活。
活着,就是要坚强的活下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坚强的“老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