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富有意义而带点刺激。
前周五中午当我在单位忙着工作的时候,接到刚放学的儿子打来电话,说这次数学考得极差,读完这学期就要辍学了,话没说完就伤心得说不下去挂了电话。可以理解儿子的心情但却又未见过儿子以往有这次一样那么在乎成绩。当天中午赶回家跟儿子做了一下疏导,告诉儿子期中的成绩并没有那么快能见到效果,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实妈妈看到你开学以来的学习态度并为自己负责的这些努力与行动都已经感到很开心了,这个学期也是我看到你真正在努力成长的日子。
开学以来,从学习态度和付出的行动来看,凭这个成绩真感到太不匹配了。随后向班主任了解情况看这次的期中考情况,也好让儿子综合看待这次的考试情况,班主任却说还没出来要上周出来。
在没清楚全部成绩之前的几天,几乎天天都是那么难熬,没办法去综合分析,每天中午放学,在单位忙着的我都接到一个儿子情绪极之低落的电话,周一说:妈妈,我觉得我现在听不懂,坐在那也是在混日子,明天开始我不上学了。周二中午说:妈妈,我真觉得自己很没用,你还是再生一个吧!诸如此类的话,句句刺痛在我心底。周三终于看到成绩了,数学远没有儿子说的那样差呀,那儿子口中的分是从哪来的呀?不是课上科任老师公布的吗?物化历史看起来很低,但已经按中考标准折算了,会不会是儿子了解到了分数却不知算法呢?晚上回到家第一时间问所知道的分数是从哪得知的,原来是委托同学到语文老师那去查到的。再问物化历史代表的分数是多少却不知情,然后告诉儿子折算比例,才晃然大悟:怎么不早说!眉开眼笑,雨过天清。
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自己的水平,如果偏差太大,也会给心理造成较大的落差,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甚至让自己立即止步不前。当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却不见效果甚至还要比不努力更糟糕的时候,会觉得努力是不起作用的甚至是反作用,是自己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是自己出了问题。
通过这次的误打误撞,也让我更清晰地看到儿子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比较明确的目标,逐渐形成自我负责、为家人负责的意识。心理走向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一个小毛孩初步走向思想的成熟,过程中有跌跌碰碰,经历风雨。不介意这次的误打误撞,这是一次探底,是一次心理承受能力的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