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是一种人生常态,而出发则令人格外的兴奋。登泰山,观日出,到曲阜,看三孔。泰安距离曲阜并不远,下了站就看到出站口孔子双手交叉身前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边念着论语里这句话,一边推着旅行箱同妹妹一起出了站。
从高铁东站到市区的三孔景区还有一点距离,坐上公交凉爽的空调一扫午间的炽热。这是一座跟孔子有关的城市,孔子博物馆,六艺城,夫子酒店,孔府特产·····一路上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招牌都无不在告知我们此间曲阜乃——孔子之乡。
作为山东济宁下辖的县级市,曲阜的物价并不高,订了一家距离孔庙三百米左右的酒店,一路上拉着行李箱穿过曲阜的明代城墙。
走在鼓楼南街三分钟后你就能看到对面那个闻名考研界的——曲阜师范学院。
门口蹲着俩在岁月中依旧神气的石狮子。在导航的带领下不费什么功夫就找到那家在美团上价格优惠的酒店,在闹市的二楼,走进半天喊了一声老板才晃悠悠的从后面出来。整理好物品,下楼吃个饭,曲阜的第一餐,走进一家面馆。点了一碗鸡蛋面,面上来的时候惊呆了——鸡蛋加面,可能习惯了河南的鸡蛋面模式,是鸡蛋番茄面。
光秃秃圆滚滚的卤蛋配着劲道的面条自有一番风味,但更正确的模式是我真的饿了。吃饱饭,午休完躲过午后最炙热的阳光。
下午2点半,换上我为此行专门买来的齐胸襦群,怀着极其崇敬的内心,来到了孔庙。再来之前就查到了三孔对教师免票,需要带好教师资格证,职称证和身份证。换了票来到孔庙一进门两旁就是数量极多的柏树。
只见粗壮的树干就知道岁月悠久,后面跟团的导游介绍着,蓝色标牌的树三百年以上,红色标牌的树在六百年以上,这些姿态各异的古树形成了孔庙独特的风景,让一进门的人们就有肃然起敬的感觉,孔庙是除了明清故宫后规格最高最悠久的官方建筑,趁着暑期来此旅游的孩子并不少,当然来了孔庙自然要去拜拜万世之师——孔子。在大成殿的门口远远就看到前来拜祭孔子的学生们,特别是那些明年要参加中高考的考生,家长们急切的嘱咐着向孔子祭拜祈福。突然想到了近年火热的孔庙祈福文具,想到此我也拜了拜万世之师——教师职业的祖师爷孔子。
祈求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也得祖师爷的祝福。
自董仲舒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登上历史舞台,在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对孔子后代礼遇有加,特别是明清两代,孔府号称“天下第一人家”是孔子嫡系后代居住的府邸,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这样好的人家当然皇帝的女儿也要嫁,跟在导游讲解的队伍里,听了些许,正门圣府的匾额相传为明代大书法家严嵩所撰写,顺带还把自家孙女嫁到了孔府。乾隆皇帝自安然也看中了这样的人家,把公主嫁到了孔府,至今前上房室内还摆放着乾隆皇帝给女儿的嫁妆——荆根床。
下午游园,行至花园已是下午4点左右,坐在花园藤萝长廊的绿荫里,小憩片刻。迷迷糊糊中听到耳边来来往往的游客,导游讲解着座花园里的是是非非 ,花园不大,树木也都是北方常见的。花园一角的假山亭子小桥流水倒让人在这夏日的酷暑中觅得片刻的清雅。夕阳照在紧闭的院落窗户上,柔和而细腻,这座古老的院落也在红墙灰瓦的装饰下又迎来了一天的结束。走出孔府门口的两个大狮子互相看了看对方,好像在打着招呼问候着:“嘿,兄弟,又辛苦了一天结了”,夕阳中的孔府终于又恢复了它的在岁月中宁静美好的模样。
走出孔府沿着鼓楼一路向南,走不到一公里就到了颜庙,已经夕阳西下站在颜庙街口向里面探望,顺着红墙继续前行,直走到明城墙下转了个弯又走回来,算是对城墙内的曲阜有了直观的了解。城墙下的三个大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关着脊梁相互攀谈着。一个笑容满面的大爷看了看我问:“你这咋穿的朝鲜衣服”我摇摇头用河南话回道:“大爷,这是汉代的齐胸襦裙,中国人穿的。”心里想着“这回汉服出街我绝对是这道街最靓的妞,哈哈哈”
走回旅馆时已无了出发时的兴奋,只有汗湿的襦裙和手机里的照片,脑海中的画面。
当然好不容易来一趟自然少不了孔庙纪念品。论语书签是不错的选择,本想着请一把戒尺回去的,试着敲打了下自己的手背,我决定放弃这个念想,只把戒尺的威严放在心里。在这个浮躁功利的时代需要整肃的不仅仅是学生求学的态度,还有教师心中的尺度,惟愿我心中也永远有这把戒尺。严而不失爱,爱而不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