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我不是药神》很火,评分也是创了国产电影的又一个新高。上周六和孩子一起去看了,影片后半段我哭得稀里哗啦,孩子不明所以:“哪里感动腻,一点都不感动。”好吧,孩子,只能说你太年轻了。看完电影坐电梯下楼,又听一个男士对女伴发表见解:“我觉得一般,这电影无非就是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罢了,还不如《唐人街探案2》好看。”好吧,小伙子,只能说你过得很幸福。
当然,我知道,若要鸡蛋挑骨头,还是能挑出电影的一些毛病:如,徐峥扮演的中年油腻失意男套路雷同,周一围的人物角色不够丰满,徐峥后半段赔钱卖药的心里变化展现不够等等,但,那又如何,还是不乏很多人打了高分,大致翻了翻评论,很多人给予高分的理由不完全是支持这部电影,而是支持这件曾经发生的事,支持徐峥扮演的原型“药侠”陆勇,因为他们的家人曾身患此病并因此受益。真实,最能触动人心。
电影中有两个片段,很触泪点:一是老太太拉着周一围的手颤颤巍巍诉说的那段话,最户一句是:“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可以吗?”二是得知黄毛出车祸死后,徐峥抓着周一围的衣领大吼:“他才20岁!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他有什么罪!”
年轻的人以及幸福的人或许未能体会:当亲近的人身患重病却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日渐消瘦,生命慢慢流逝,你想替他们身受病痛折磨,但现实岂能尽如人意,那种无奈和痛苦的感觉,一言难尽。随着病情日益恶化,健康遥遥无期,你以为病人已经放弃了希望,但,他们何尝不想活着?哪怕还有一线生机,谁不想搏一搏??
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老人最怕的就是生命因病终结,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于是他们愿意相信各种保健品,愿意相信那些医药广告的效果,愿意花钱去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些东西未必能真正治病,但却能治他们的“心病”。我的外婆、姨妈、爸爸,已数次上当,购买药物花费不少却不见明显效果,你能责怪他们吗?你可以分析给他们听这玩意儿可能是假的,他们信了则好,但他们如若不信非要尝试,你能拒绝吗?往坏处想,你又将白白损失几千元,往好处想,几千元给他们买一个希望,避免亲情关系疏远恶化,干不干?
以上说的主要是“心病”,还不是不治之症。如果亲人患上了严重的急性/慢性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就会死呢?这个时候,哪怕用尽一切方法,哪怕知道后面背负的债务无法偿还,亲人都仍会去尽力试一试吧。就如片中王传君塑造的角色,无奈停药后进入急变期,几乎是到生命尽头了,大夫说只能强上骨髓移植,妻子没有过多考虑,麻木而又坚定地回答:“医生,我们做!”深夜醒来的病人,看着妻子孩子在病床旁熟睡的样子,为了不拖累他们,选择了自杀,何其悲惨!谁都没有错,错的是病!纪录片《生门》里也有很多集是讲述农村产妇病情严重,没有医保花销巨大,几乎不能顺利治疗。产妇的命是第一位的,但到底要不要娃娃?为大人治病已负债累累,保住娃娃后又如何抚养他长大?所幸的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尽力去保住孩子,哪怕情况不乐观,哪怕已走到绝路,但那毕竟是一个生命,首先得让他活,活下来才有希望!
大多数人的心愿是健康、快乐地活着,但当健康消逝,痛苦降临,那他们的心愿仅仅剩下“活着”。我还记得多年前,癌症中后期的妈妈在第一次手术前一天看了医院里散发的小广告,有点期待地对我说:“我看这上面说吃药就能好,要不我不做手术了,回去买药吃吧。”当时我很坚决地说:“别信这个,听医生的,做手术就好了。”可是手术后妈妈痛苦不堪,隔几个月后又做了第二次手术,二次手术后的情况还是不乐观,妈妈身体愈加虚弱。这个时候,作为家人的我进入“乱求医”的阶段,听妈妈的朋友说广州某医院的中子刀效果甚好,于是陪着妈妈去广州,但那时候体内癌细胞已扩散到其他部位,经过数次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且治疗过程非常痛苦,妈妈每次都痛得流泪,最终折返回海南,休息一段时间后住进中医院,一步步地,熬到生命之火熄灭。我想说的是,生病前,我错了,我错在忽视了妈妈的疾病,错在没有重视她的不适,错在任由她用错误的方法,以至于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当病魔真的找来了,才意识到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那个每天和你见面陪你说笑的人,逐渐无法下地自由行走,开始躺在床上痛苦呻吟,并将离开这个世界。而已经意识到这个严重性的你,却扼腕痛惜,无计可施,能怎么办呢?但凡有一点希望能延续病人的生命,都得努力去做啊!就算是弥补自己之前的照看不周,关心不够啊!病人自己想活着,家人想病人活着,病人为了不辜负家人的付出,也想努力活着不是吗!
经历生离死别,才懂真情可贵。面临死亡到来,才知世界很大很美。
我很感谢各种研发出来的药,因为它治愈了不少病人,无论它有多贵,但至少是提供了生的希望。我更感谢现实中“陆勇”这样的人,把病人寻回生还希望的成本降低了,拯救了不少家庭。
最后,同样感谢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