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师专注做青少年家庭心理赋能,为了更多人关注青少年和青少年家庭心理,我做了一期为期7天的公益讲座,先回答大家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是青少年?
青少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身心发展特点决定易感性:青少年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其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容易出现心理失衡。例如,青春期的荷尔蒙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他们在处理这些情绪时往往缺乏经验,需要额外的心理支持。
关键的发展任务与挑战并存:在这个时期,他们需要建立自我概念、发展价值观和道德观、规划未来等。这些复杂的发展任务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所以对心理干预的需求较大。
二、为什么是青少年家庭?
青少年遇到的问题,是家庭系统问题,不是青少年自己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调整和成长。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核心环境:家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人格塑造和行为习惯养成有着深远影响。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因素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例如,一个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安全感,有利于他们积极探索世界;而冲突不断、缺乏沟通的家庭则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
家庭在心理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家长是青少年最亲近的人,家庭是心理赋能实施的重要场所。通过改善家庭环境、提升家长的教育和沟通能力等,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家长参与到心理赋能过程中,可以持续地在日常生活中支持青少年的心理成长。
三、为什么是青少年家庭心理?
大多数问题都是情绪、心理问题,发生什么事儿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积极解读引发正向情绪,消极想法引起负向情绪。调整好家庭成员的心理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与家庭关联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家庭系统密切相关。比如,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可能是对家庭中过度控制的一种反抗;或者青少年的学习焦虑可能受到家长对学业成绩过度关注的影响。从家庭心理角度入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家庭心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全方位影响:家庭中的情感表达、沟通模式、家庭角色等心理因素会影响青少年的自尊水平、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等多个心理健康维度。因此,关注青少年家庭心理是深入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键。
五、为什么要做青少年家庭心理赋能?
心理学除了能解决青少年的问题,还能帮助青少年及其家庭赋能,发挥特长,培养天才。
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需求: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变化的阶段,他们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如与同伴、老师的关系)、自我认同等诸多挑战。心理赋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应对技能,促进健康成长。
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心理赋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能为社会培养更具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与赋能理念的优势:传统的青少年心理辅导多关注个体,而忽略了家庭环境这一重要因素。心理赋能强调赋予家庭和青少年自身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改善心理状态和应对问题。例如,通过培训家长的积极倾听技巧,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同时青少年也能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增强家庭的整体心理韧性。
可持续发展的心理支持模式:心理赋能不仅仅是解决当前的心理问题,更注重培养家庭和青少年长期应对心理挑战的能力。通过提升家庭的心理资源和能力,如培养积极的家庭文化、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可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持续稳定的心理支持环境。
六、为什么是姜老师?
姜永霞老师,也就是我本人。毕业于河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从事青少年教育教学20年。研究生毕业后系统学习家庭教育、青少年情商培养、绘画心理。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心理咨询师、绘画心里导师。并且在青少年家庭心理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家庭系统的运作模式,能够有效地开展心理赋能工作。
姜老师有一套独特的针对青少年家庭心理赋能的方法和理念,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在社区做青少年心理赋能公益课堂中,在帮助青少年和家庭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能力方面有显著效果。姜老师还擅长运用绘画心理和元认知心理治疗技术与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家庭沟通和青少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