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无门关》的公案整理了10个多月了,有什么动力让你一直在参与呢?
一方面是有机会能复习一遍,另一方面是觉得这些课讲的好,不整理成文字可惜了。理论清晰,又能结合生活,每次听课都会有启发。虽然课后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课堂上讲很多比如无所得心,觉得自己欠少,希望通过外在弥补,其实核心不就这些吗? 但听过不代表做到,大道至简,一两句话就说完了,不还是过不好一生吗?
我是觉得很多时候都是听听就过了,没有深入的思考。听是一方面,但是原典的学习还是只能靠自己。以前和明超老师聊天,他也很看重直接看原典,老师的观点永远是他的不是自己的。
前不久看了别人写的关于如何读古文的系列文章,里面提到熟读成诵和多看原著,不然永远是二道贩子。
问: 有哪一则(几则)公案是你比较喜欢的吗,为什么?
《平常是道》,《久响龙潭》,《无门关》的序,《达摩安心》。
这些都是著名公案,其次这几则都讲的很细致,把禅宗公案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的问题讲清楚了。
论语中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觉得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一方面要多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也不能放弃看原著。
看原著又要做到书贵熟读,只是浅浅的浏览而不能把核心思想刻在自己心里,就不会有很深的体会。这是我最近参考一些读书法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