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7集结尾初现端倪,到38集线索渐明,再到大结局揭秘,云彼丘的立场终于分明:原来他是在下一盘大棋。
虽然《莲花楼》是武侠剧,他走的是却是智商线,动脑多于动手。
不过说起智商,其实早在结局之前,云彼丘就小小地展示过一回——
即方多病因李莲花上破刃榜一事同“佛彼白石”对峙那回。
01
虽说这段剧情挺气人,然而抛去情绪认真看,这一段其实蛮有意思。
有一说一,有人举报、百川院调查,没问题,若置之不理才是不该。
有问题的是在并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把李莲花列入江湖正道皆可捉拿的破刃榜。
方多病最不满的便是这一点。
故而他力证:李莲花就算与笛飞声待在一起,他也未必是要做坏事。
佛、白、石与他对话,语气总体而言比较和蔼,提出的疑问如“你没有发现他(李莲花)身边那个阿飞的蹊跷吗”、“罗摩天冰的事你怎么不早说”等,都是围绕“李莲花是否与笛飞声勾结、欲图谋不轨”这件事本身。
他们三人的意思很清楚:李莲花身上确有疑点,所以要把人带回来调查,若他清白,我们自当放人并澄清。
方多病则是:并无确凿证据能证明李莲花心怀叵测,怎能随便抓人甚至把人列入破刃榜?
佛、白、石与方多病的问答,属于就事论事。双方都有道理,也并非不可调和。
如果只有他们四人,哪怕“捉拿李莲花”一事不变,方多病也至少能争取到将李莲花撤出破刃榜的结果。
02
可云彼丘一开口,事情马上不一样了。
他开口很晚,除了中间问过慕容腰一句“你可曾见过他(阿飞)的武器”,前面都是其他人在说,他直到别人都说完了,才连珠带炮地说了一大串话:
“你这么信赖他,他却对你处处提防”、“他一个身无武艺之人,难道交由他保管(冰片)要比你更安全吗”、“算计人倒是有一套,能把你这个刚出江湖的毛头小子算计得明明白白”、“他对你有说过一句实话吗”、“他若真是一个没有功夫的江湖游医,怎会总是有意无意地卷入江湖纷争之中”、“你以为是你在主导案子的调查,实则你想一想,你们二人之间究竟是谁在主导”……
句句犀利,不是方多病无法回答的,就是他心中也有怨言的。
尤其是“能把你这个刚出江湖的毛头小子算计得明明白白”、“你们二人之间究竟是谁在主导”这几句,更是毫不留情地刺伤少年人的骄傲和自尊,加上云彼丘说“主导”那句话之前还冷笑了一声,堪称火上浇油。
彼时,方多病正因李莲花一直以来对自己隐瞒身份隐藏武功、对涉及自己生父单孤刀的事语焉不详以及疑似杀父之仇,对李莲花正有心结、不解和埋怨。云彼丘的语气和言辞,一步步地把方多病的负面情绪挑到最高,以致前者完全忘了最初来对峙的目的。
云彼丘开口的后果便是,这件事全然按照他的心意走:捉拿李莲花、李莲花入破刃榜皆不变,方多病一拿到人就通知百川院、不给李莲花任何辩解(忽悠)的机会。
而且云彼丘的话,后劲十足。
在小远城,方多病极其针对李莲花,后者说一句,他不是反驳就是刺回去。他也极其介意李莲花参与案件调查(剧开头他才被李莲花摆了一道,灵山派一案他都没有很坚决地反对李莲花参与),处处阻止后者插手,若非母亲出事,他绝不会同意联手。
小远城一案,方多病的表现乃至整个人的状态,明显异于往常,不过在对峙之后,他会如此倒正常。
可以说方多病在不知不觉中,完全被云彼丘牵着鼻子走。
03
回到对峙。方多病回答关于李莲花的问题时,语气迟疑且偶尔欲言又止,眼神亦不时闪躲,且他力证李莲花无辜的过程中,除了南胤业火痋一事,并未提出过任何其他有力的证据,只是主观的“我相信他”。
他的这番表现就在“佛彼白石”眼前,尽管石水因为寻证人慕容腰来的晚一些,但没错过多少。
慕容腰说话,也是当着“佛彼白石”的面。
然而唯有云彼丘,在方多病、慕容腰说话期间,除了会看向他们,还会不时地垂眸思索或眼珠转动(佛、白、石只是单纯看向说话的人或者无语转头)。
换言之,只有他在思考方多病的种种表现意味着什么:方、李二人已生心结,至少方多病对李莲花有心结;方多病大概真的知道些什么,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没法说。
云彼丘也迅速从慕容腰的话语中,抓住了自己可以利用之处。
因此云彼丘才能提出那些直击要害的问题。更厉害的是,他虽是在挑事,却每一句都是事实或者基于事实,没有夸大或歪曲。
——他确实头脑极好,虽未亲眼所见,但把真实情况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于是他把方多病拿捏住了。
而被拿捏的又岂止方小宝?
他提出的问题,同样是佛、白、石甚至慕容腰疑惑好奇的;对方多病提问到最后,他又借着感慨笛飞声,给事情定了性:笛飞声那么自大冷血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地乔装打扮跟在另一个人身边,还对此人俯首帖耳?
知道原因的人(方多病)不能说,而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自然是李莲花深不可测,应当严加防范、大查特查才是。
故而连白江鹑、石水听了他的话之后,怒气值都增加了;只有纪汉佛还能维持平和,然纪院主无论中途是否有过别的想法,最终他做出的决定,同样是顺着云彼丘的话。
佛、白、石坚持正邪不两立,而且石水见不得百川院的人被欺负(第16集曾因监察司欺负方多病直接打上门),三位同僚的心性,云彼丘亦拿捏得明明白白。
他才是控场、引导事情走向的人。
如果说这场对峙是一场比试,那么云彼丘完胜,其余四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另外,放诸整个剧情,无论云彼丘对李莲花有何看法、心里如何想,这场对峙中他都必须要做出上述针对李莲花的表现:上一集末尾百川院才抓到了一个角丽谯的探子(故意送上门的),谁知道还有多少个没抓住的?他自然要向角丽谯传达出“我是你那边的,你想除掉谁,我帮你”的信息。
显然,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中只有他多想了一步:暗探这么长时间都藏得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暴露了,还牵扯出了李莲花?
结语
看过这一段,很能理解角丽谯为何十年前选择诱惑云彼丘:他如此智计,当年想必最能领会李相夷的所思所想,做事也相当周全缜密,极得李相夷的信任器重。所以即便“佛彼白石”都是英俊潇洒的美男子,角丽谯也只会找上云彼丘,固然这事风险极大,可她一旦成功,收益同样极大。
云彼丘的智商手腕,高于剧中的绝大多数人,他真心想做的事,总能做到,若有心隐瞒,对方便发现不了端倪(除非是李莲花)。
也是从这场戏,我相信云彼丘是真心悔悟。
石水对云彼丘态度颇为恶劣,尤其是私底下,纵是谈正事,仍然不掩饰对他的鄙夷。
明明云彼丘那么会掌控人心!让石水对自己的态度好一些,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但是云彼丘没这么做,而是任由石水对自己不信任、看不起。
若非心甘情愿承受,何至于此?
再者,他早就为自己设定好了结局。一心求死的人,旁人对他是赞是贬、是敬仰还是鄙夷,他又如何会放在心上?
(本文为“青苹侃书影”原创,严禁洗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