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之道
教学之道,在此聊以拙作《“1+1”教学》为诸位剖析“教学之道”。有不是、不实之处,敬请海涵!贻笑大方了!
《“1+1”教学》认为:尊道贵德,法天象地,道法自然,行不言之教,为无为之为,无为而无不为,是谓教之道。
《“1+1”教学》认为:学习是人类先天能力之一,与生俱来。上古之时,人类于劳作实践中身教言传以掌握生存技能,人们口耳相授以传递经验信息,结绳以记事,于甲骨上篆刻图像符号以表意象——甲骨文,为后来文字诞生奠定了基础。有巢氏效仿鸟兽以树木、山洞、崖壁而居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有燧人氏仿效天地之火钻木取火以煮食拒兽,有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研医药,有伏羲氏法天象地一画开天衍化八卦以明四时阴阳之序,轩辕氏(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种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后世,鲁班观草叶发明锯,墨子效仿飞鸟造木鸟,建筑师仿效蜂房等建造房屋等。据此,《“1+1”教学》认为:法天象地道法自然应为教学之道核心理念。由此可知,不仅学习是人类先天能力,创造也是人类先天能力之一。
据史书记载,周朝周公旦建大学、兴教化。自此,始有正式的教育教学机构——大学。《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见当时的教育教学以德为本,注重实践运用,并且以虚怀若谷的态度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完善为原则。后来孔子以“有教无类”进一步将教育教学扩展到平民百姓,步入百姓生活日常,为教育的普及、对民众的教化、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随后,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教育家对教育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研究、实践。书院教育教学模式、私塾式教育教学模式、夸美纽斯的班级制教育教学模式、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教育教学模式等等都对教育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实践,并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继承。《“1+1”教学》在参考、借鉴前人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以“老子五千言”所示法天象地道法自然理念、《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理念、太极拳形神合一理念以及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教学理念及模式,创“1+1”教育教学理念,以德立教——定校风:常怀感恩之心为立德之本!建“1+1”教育共同体。在此,谨以《“1+1”教学》为例简述教学之道。
一、教学之道德为首
教学之道首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弟、为人子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言行举止要严谨慎重、诚实守信,有仁爱之心,博爱大众,亲近有德性的仁者。在上述几点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可见,道德品质的培养历来是教育的首要任务。百善孝为先,故《“1+1”教学》定校风:常怀感恩之心为立德之本!作为以德立教的突破口,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源泉。
仅有“常怀感恩之心”还不足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1+1”教学》还立校训:“正己修身尤不及,哪得余暇论人非?推己及人致良知,廊阔大公法天地。”作为告诫、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格言警句。并且在校园内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意识以及“无错意识”。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事之间相互帮助、互相理解成为常态化。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共赢,学生有问题可以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同学、老师在帮助该同学的同时也能起到强化巩固、娱愉身心、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课程观
老子曰:“法天象地,道法自然。”上古之时,人类因循四时,因地制宜,受文化信息等因素制约,只能于日常劳作中依据具体事物进行言传身教、口耳相授。《“1+1”进行》则是采取“学科课程与主题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观”。
1. 学科课程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基础学科建构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对知识的梳理及掌握。学科课程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长期探索、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它是抽象性、凝练性、理论性的东西,与现实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差异,能很好地指导生活实际,但是却不能直接运用于生活实际。这就需要将其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于实践中对其进行运用、实践。活动课、实践课的开发建设就成为解决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运用的有效方式。
2.主题活动课程
理论联系实际,主题活动课程以其微型化、活动化、实践性、直观性等特点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落实到生活实践活动之中,很好地将抽象性、理论性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直观性、活动性、具体性的实践活动,于实践活动中进行运用、实践、强化巩固,赋予了理论知识以生命,将枯燥乏味的学科课程变成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课程的必备工具、资源。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学生于动静转换之间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探索实践。于实践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共赢。于实践过程中,理解人与人的和平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学习能力
《“1+1”教学》通过定立学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书山学海鉴古今,一以贯之知与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及策略。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可大致分为:
1.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因此,个体的学习能力强弱、优劣直接决定、影响他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1”教学》通过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主题活动讲授、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利用导学案、主题活动、网络教育平台落实、强化巩固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2.合作学习能力
人属于群居动物。自古以来,合作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不管是在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方面,还是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在开展着各种各样的合作,可以说合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从某一方面来说,合作能力的优劣将决定其综合能力的优劣,也决定了其所能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领域。
《“1+1”教学》通过教学单元组建设、校级活动单元组建设、社团建设、主题活动课程建设等形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于学习活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从事、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参与、进行合作活动的有力保障,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体现,它们之间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脱离自主学习能力的合作活动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谈自主学习能力而不言合作学习能力将陷于独木难支、孤阴不长的处境。
四、教育环境
老子曰:“法天象地,道法自然。”就是以天地万物作为学习、实践的对象。因循于天以明四时晨昏,因循于地以知万物性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天地万物之道以明人道,以人道促天地万物与人和谐发展。
《“1+1”教学》则从以下方面为学生营造、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学生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依据此两者学习方式的不同及其特点,《“1+1”教学》特设计如下教育环境:
1、自主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属于学生个体相对独立的学习行为,故宜采用安静的、能凸显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学习环境。《“1+1”教学》从以下几方面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1)教授、指导学习方法与策略
《“1+1”教学》从学生一年级入学开始就全方位地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能力进行系统性的教授、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在幼儿教育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相应的基本能力的指导、训练,还充分利用“1+1”九次家长培训向家长讲授、培训如何与学校教师配合监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导学案
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掌握、运用课堂上教师教授、指导的学习方法及策略进行自主学习,《“1+1”教学》特设置专门的、与之相配合的“导学案”以方便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辅助下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单元组活动
每一位学生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又是人类群体的一员。单元组活动形式是《“1+1”教学》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室右铭
为了帮助、提醒学生上课进行学习、知道该怎么学习,《“1+1”教学》特制定“室右铭”悬挂于教室前后墙上方,以时时提醒学生——学习。
“1+1”室右铭:
(置于每间教室的正、后黑板上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见。)
看看你的同学在做什么!想想你该做什么!
看看你的同学是怎么做的!想想你该怎么做!
(5)网络教育平台
单凭学校教学教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还不足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教授的学习方法及策略。《“1+1”教学》为此开发网络教育平台,以此方便学生、家长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在家对相应的学习方法及策略进行学习、强化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环境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群体几乎不能正常地生存。所以,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对于当今时代的人来说尤为重要。《“1+1”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场所积极构建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及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模式。
(1)教学单元组建设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1+1”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形式应以自主学习为主,以合作学习为辅,在低年级的教学活动中要着重抓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兼顾合作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渐地将教学活动重心转移到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群体活动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2人教学单元组、简单活动任务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逐渐向4人教学单元组、8人教学单元组,乃至大型团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2)校级活动单元组建设
有了教学单元组作基础,于学校层面构建校级单元组,将各年龄段、年级段的学生进行随机组合,使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校级活动,从而形成“大的带着小的干,小的跟着大的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相互监督,一起干。”“法天象地,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3)社团建设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他的特色、专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渠道。在这里,学生可以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在这里,学生可以与志同道合者愉悦地交流、切磋、合作;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地吹拉弹唱跳、樵渔耕读科;在这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的培养、体现,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4)主题活动课程建设
主题活动课程是将学科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地与同伴、老师、家人、朋友、社会进行合作、交流,将学科课程学到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自身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为未来更好地参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5)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的方便、快捷、高效为学生设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同时通过网络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合作,获取更多的信息、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在网络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实践、运用、探究各种知识、能力、策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
教师是教学之道重要的一环。如何充分、高效地运用好教师资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上永恒的主题。众人拾材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无不在说明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1+1”教学》从以下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1、“1+1”教师工作作风
《“1+1”教学》采取“三心二意”的教师工作作风。
(1)爱心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承载塑造人灵魂的事业。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去唤醒受教育者心底里潜藏的爱的过程。学生的爱需要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去呵护、培育、引导,使它逐渐地学会自己成长、壮大,成为传播爱的火种,如此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终能让世界充满爱!
(2)耐心
当我们遇着有问题、与众不同的学生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去等待、去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去等待孩子们的成长。
(3)细心
耐心不是一味地等待,等待只是我们对其爱的表现形式,是对学生问题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分析的过程,是寻求适合的解决方案,寻求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契机的过程。细心是爱心的落实、体现形式,要想做到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就需要我们竭尽所能地运用各种适合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勇于克服困难、挑战难题的精神、品质。
(4)树立服务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其服务对象就是接受教育的人,其兜售的产品就是教育——传授知识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道德品质。在商业场上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那么在学校教育上呢?虽然,我们不可能将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人当作“上帝”,但是,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困惑地来,满载而归,让他们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最起码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还是可以做到的。学校教育需要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
(5)树立无错意识
俗话说:“人生在世,孰能无过!”老子曰:“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也。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对于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出现犯错误的现象就更是正常不过的事了。既然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就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而不能过度地指责、批评。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体验“过而能改,善莫大矣。”的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自省自律意识。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教师不仅要树立对学生犯错误的无错意识,也要树立教师间的无错意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修身养性的名言。人的精力、经历、学识、能力、处境都因人而异,对同一事物的想法、做法也有所不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工作中时常出现同事间意见相左、做事方式不同等现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那么,如何处理更好一些呢?记得有位伟人曾说过:“求同存异!”我们也可以以此原则来处理此类现象。同事间关系也就能更融洽一些。教师以身垂范、言传身教,学生就会有样学样、争相效仿。
2、“1+1”教研模式
“1+1”教学的教研模式是一个在“1+1”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统一的、系统的、涵盖所有学科的纵横交错立体网状式的总体教研模式。它既有单学科的整体性教研,也有多学科间的整合性教研;既有单学科的层次性教研,也有多学科间的层次性教研;既有教育教学共性教研,也有富于学科特点的学科性教研。以各学科、各年级、各阶段教研形式从各个层面、各个侧面共同合作,最终构成为实现“1+1”教育教学理念的主体观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立足于对学生学习方法及策略的指导、培养,“1+1”教学采用两条线协调并进的教研策略模式:纵向教研和横向教研。
(1)纵向教研
将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行、思、情”四个教育教学要素确定为教育教学目标。首先,制定出学生学校教育阶段所要到达的总目标。其次,将每一个总目标按教育教学阶段、年级、学期,以及学生的年龄层次、能力层次进行具体划分。再次,依据学科特点及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进行总体、具体目标设置。最后,按所设置目标开展年级、学科的集体教研、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主体统一,细节多样”的教学设计、活动组织形式。具体教学中表现为:一是教学设计统一,教学组织形式多样;二是核心素养统一,学科素养多样;三是教学设计理念统一,具体内容风格多样;四是教师的“教”统一,学生的“学”多样;五是学生学习内容统一,个体学习方式多样;六是“1+1”教学的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统一是基础、是学习、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样是发展、是专家、是个性化的张扬。在统一中使教师、学生明确、优化“教”“学”的目标,在多样中体现学生学习方法与教师教学方法的个性、细节变化的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2)横向教研
实行学科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跨学科教学研究模式。在教学中,紧紧把握既围绕核心素质教育目标,又突出学科特色,积极地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学”服务。其主要体现在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能力、策略的综合运用、强化巩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等方面。体现知识、技能、策略的迁移性、普适性。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数字”教学,在体育课上可以采用站队“报数”的教学活动予以运用、强化巩固;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关系”的知识,在体育课上可以在学生站队、行进左转和右转教学活动中进行运用、强化巩固,还可以在美术课上让学生观察物体的位置加以运用、强化巩固;音乐课的“节拍”技能,可以在体育课的行进步调及广播操中进行运用、强化巩固,还可以在语文的“朗读”中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之美;语文“读”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读题”中得到运用、巩固及强化,在几乎所有学科中都能运用、强化巩固对学生“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学单元组活动中,与其他伙伴进行交流、讨论过程,就是对语言的很好的实践、运用。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在任何学科里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其他学科中都或多或少地在运用、学习到。通过横向教研指导教学,帮助、引导学生逐渐明白事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有联系的道理,只是各种具体的知识、技能在不同的学科中其主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也。
3、“1+1”教学设计模式
“1+1”教学就是在“1+1”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1+1”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以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为教育教学指导原则,以自主学习和教学单元组学习活动为教学活动主要组织形式,以“知、行、思、情”四个教育教学要素为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师主辅制管理模式及其他辅助资源的共同协作下,创设各种教育教学情境,共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致力于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为促进学生的“知、行、思、情”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为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建设者以及探索、研究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探索者服务。
“1+1”教学设计着眼于三位一体设计思路,采用“导学案设计”“教学课件设计”“教案设计”三位一体的“主体统一、细节多样”的设计思路,形成整体与局部的有机结合,形成所有学科、所有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彼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协作共赢模式。
4、“1+1”教师主辅制课堂管理模式
“1+1”教学采用主、辅教师分工协作同堂组织教学的模式。主、辅教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分工合作共同组织教学活动。“1+1”教学的主、辅教师制有以下特点:
(1)弥补了单个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反馈、指导、矫正在时间、精力方面的不足。
(2)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行为表现等进行监控、记录,有利于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及时的、个性化的形成性反馈、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矫正。
(3)便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协同教研。
(4)便于以老带新,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培训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力。
(5)使推门听课日常化,形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协同教研模式。
(6)由于有辅助教师的协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确保了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
(二)网络教育平台建设
网络教育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正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1+1”网络教育平台有如下功能:
1、学情分析
采用统计表、柱状图、趋势图、西瓜图等图表方式,建立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认知方式、学习习惯、参与情况、学习轨迹、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学生学情数据分析(最好是能够根据教师的需要灵活选择参数,运用智能分析系统提供具体的分析数据),有利于帮助执教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调整,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帮扶、指导。为了便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和整体学情的了解,更好地、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1+1”教学的学情分析分为综合学情分析和学科学情分析两大类。
2、学生成长数据档案管理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的特点,建立学生成长数据档案,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指导、辅助措施提供依据,也为学生自己更好地开展自省自律的自我管理提供数据信息。建立学生成长数据档案的益处如下:
(1)确定学习指导方法及策略
依据学生的特点、学习方式、问题现象,及时给予适合的学习方法、策略指导,对于特殊学生可以集合学校教师乃至教育专家进行共同会诊,制订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健康成长。
(2)确定对学生的培养方向
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数据分析,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发展方向、择业方向;二是帮助用人单位、职业院校选择适合的人才类型;三是帮助学生发现优势、短板,有的放矢地扬长避短或者是扬长促短,获得更好的发展。
(3)确定教学研究和教学组织方式
通过对学生的总体、个体学习成长过程的数据分析,作为制定、调整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的依据,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知、行、思、情”四要素的全面和谐发展。
3、教学资源库
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备授课系统,习题库,试卷库,错题库,藏经阁等。
4、游戏天地
网络教育平台依据学生好玩好动等特点,一方面既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满足学生有益的游戏活动提供平台。并充分利用游戏平台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与策略等服务,寓教于乐。并为此建立游戏技能、经验交流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游戏经验。一方面满足学生对游戏玩乐的需求,另一方面正面监控、引导学生利用游戏活动学习、掌握相应的技能、角色体验、战略战术。例如,无敌英雄塔以强化巩固所学学科知识;角色游戏开展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交流沟通能力;策略类游戏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及战略战术的学习及运用;规划类游戏,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全局意识等。
游戏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学生容易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而变得意志消沉。用得好,能够辅助学生学习、掌握很多学科知识不能涵盖的知识、技能,特别是情感意志、战略战术等方面尤为显著。
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设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同时通过网络可以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合作,获取更多的信息,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在网络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实践、运用、探究各种知识、能力、策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共同体
教育共同体是对在同一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群体的总称。这个群体在统一的共同体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并为实现教育共同体的理想、目标共同协作、各尽所能、各展其才,集共同体群体成员的智慧、力量共同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是研究、培养学习者“学”,促进“学”健康有效地发展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是为培养具备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建设者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是为培养具备探索、研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探索者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这些未来的建设者、探索者、研究者组成了教育共同体的核心群体,或者说目的性群体——学习共同体。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健康成长、发展,需要对教育辅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人力教育资源——教学共同体,以及物质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及宏观教育共同体。
为了更好地落实、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依据对学生开展教育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把教育共同体分为:
(1)“1+1”微观教育共同体建设:
“1+1”教育施行在“1+1”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师范大学)的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完整的教育教学衔接过程体现、实现了各个教育阶段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梯度式教育教学建设模式——微观教育共同体。
在微观教育共同体内,各年级、各教育阶段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资源共享、荣辱与共,共同为培养合格、优秀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建设者、探索者服务。低年级、低教育阶段的教师会去听高年级、高教育阶段教师上课、会去参与他们的教研活动,以便调整教育教学设计、活动更好地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高年级、高教育阶段的教师也会去低年级、低教育阶段听老师们上课、教研活动,一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层次、知识储备情况进行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与低年级、低教育阶段教师沟通,以便更好地调整教育教学设计、活动,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服务。甚至,会出现高低年级、高低教育阶段教师同堂协作上课的情形,这在“1+1”微观教育共同体内都是很习以为常的事。
(2)“1+1”宏观教育共同体建设:
以微观教育共同体为轴心,通过与社会教育资源联合建设,开发网络教育平台、教育基地等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从而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内循环系统——“1+1”微观教育共同体,向外形成以家庭、社区、社会、天地万物为教育资源的万物和谐共存的宏观教育共同体。
每一位学生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单元组、班级的一员,需要与同学、老师进行合作、交流、竞争。每一个班级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需要与其他的班级、年级、其他学校的班级有交流、合作、竞争。每一所学校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需要与共同体内其他的学校、共同体以外的其他学校进行合作、交流、竞争。“1+1”教育共同体需要与社会、其他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合作、交流、竞争。在不断地合作、交流、竞争之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合作共享、共同发展。老子曰:“法天象地,道法自然。”天地万物不就是在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合作、交流、竞争吗?不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合作、交流、竞争中和谐共存吗?这不就是“老子五千言”所阐述的“道”吗?
注:“教学之道”不好写啊!总感觉有其看这篇“教学之道”,还不如直接去看《“1+1”教学》好一些!
建议:如果看《道》——“教学之道”的话,最好还是去看一遍《“1+1”教学》,更具体、更全面,更容易理解和落到实处。虽然《“1+1”教学》也是几乎纯理论性、纸上谈兵的东西,但就好像建筑设计图一样——有章可循。
止 一
2023年10月8日于昆明
参考书目
1、【春秋】老聃 著:《老子》,梁海明译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2、止一 著:《“1+1”教学》,//www.greatytc.com/nb/53563538,2023年1月13日。
注:文中观点纯属止一个人一己愚见,不代表任何人及其思想。若有不是之处,请一笑置之!
简书同号有连载,
有缘之人等你来。
尊道贵德明要妙,
恬淡虚无道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