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基本相处,本质上都是价值互换,价值我们可以粗略的分为物质价值和情绪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类动机角度就提出了需求理论,那个这个理论就是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而且能在每一个时刻都会有需求。
马斯洛金字塔模型由下往上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理需求是维持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安全需求在古代也是一种生存保障即工作收入保障。
社交需求是你需要友谊,需要亲情,爱情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再往上走的是尊重需求,你需要有自尊信任,希望得到他人的青睐,尊敬,最往上的就是自我实现需求,这也是人生价值问题。
在需求层次里面自我实现是顶级需求。
那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跟古代的平民 农民跟他们去说精神追求自我实现,那他们会认为我们是神经病。
那现代社会温饱基本已经解决了,安全和衣食住行基本能够满足了,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让我们的需求就会提升,来到第3层级的精神需求,那么情绪价值的供给恰恰符合第三或者第4层级的需求。
它包括归属感,爱,尊重,信任等等。那在这些层级上,大多数人都是有着巨大的缺失。
比如网上经常出现有钱了就不会焦虑了,有钱了就快乐,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我们从理论层面基本上是可以达成共识,我们需要认识到物质的极度富裕并不能解决精神层面的空虚和贫瘠。
情绪价值就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你给他能带来正向的情绪,体验远大于你,给他人带来负面的情绪体验,那么你就能给他人带来正面的情绪价值,那么这也说明一个人越能给其他人带来舒服 愉悦 稳定的情绪,那么他的情绪价值就高。
情绪价值这个词是一个概念,真正在生活中还是不能发挥作用情绪,价值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但它是一种可以传递的感觉和感受,情绪价值高的人,更容易让别人产生情绪上的依赖和信任。因为你感到舒服,所以你也更愿意回馈对方,这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如果你能给对方提供不同感觉的情绪价值,会让对方不同的体验多巴胺快乐,感受到愉悦快乐也会上瘾。
情绪价值这个词最初来源是经济学和营销学领域。美国杰弗尼从顾客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营销的视角出发,将情绪价值定义为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
什么是情绪收益:就是顾客的积极情绪体验就是正向体验。
什么是情绪成本:顾客的负面情绪体验。
公式:情绪价值等于情绪收益减去情绪成本。
如何做可以给对方带来提升情绪价值两个思路!
情绪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情绪的收益。
情绪收益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情绪的成本。
最后都能达到我们给对方带的情绪价值的提升,这个目的最好的办法,两个思路同时做,一边提升情绪收益,一边降低情绪成本。相比情绪收益更应该改善的是降低自己的情绪成本。
情绪价值低的人,关注焦点都是负面的,他带给对方不是情绪收益,而是情绪成本,这个就会表现在无论对方做对了多少事情,他们总会关注出错的事,他们不是不想夸奖鼓励,而是在自己的语言体系下建立了一种本能条件反射。
先反馈负面消息,这也不能怪大家,因为小时候原生家庭环境就是这样的,语言体系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环境成长,我们形成这样的表达习惯,就是先反馈负面信息。这也是很多关系最后走向破裂的原因。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的人?
很多人对于情绪价值的理解其实是非常片面的,其实这也不怪大家,因为各种平台啊,不管怎么样啊,就很多博主为了博眼球,只把最表面最能引起争议的东西给大家看,导致很多人对情绪价值的理解其实是一知半解的。
以为情绪价值就是哄一哄夸一夸,说几句漂亮的话呀,就会说点老公我爱你老公,你辛苦了,老公你炒的菜好好吃,会夸一夸男人,这就叫给予情绪价值了。
你拥有这样的想法,可以说不仅不是在提供情绪价值,还踩了一个情绪价值的大坑,对吧?
情绪价值这个东西啊,虽然看似人人都可以给,人人都可以拥有,但他实则其实是一个奢侈品
对于一个情绪价值的提供者,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稳定提供情绪价值的人。
他首先一定的情绪稳定,但是现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的情况下,能够让自身情绪稳定的人又有多少呢?那可能很少吧
包括很多姑娘,可能自己就比较作,或者说情绪就比较容易暴躁,这个时候你让她去提供情绪价值是很难的一个事情。
所以你会发现一些人对吧?她们自己情绪不稳定,好一下坏一下,高兴的时候一碰三尺高,不高兴的时候想要毁灭全世界,恩爱的时候恨不得全世界都是她男朋友,吵架的时候一哭二闹三上吊,吵完之后自己又后悔,又想去补偿,然后又开始极力的去,还去说各种各样的漂亮话,然后呢?就最后导致的情况就是漂亮话倒是越说越多越麻利。但是跟男朋友或者说跟伴侣的关系丝毫没有好转,反而一边爆发一边和解。
爆发和解的速度越快,频率越来越高,导致最后大家对这个关系也越来越麻木,你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大家可以自己去对号入座一下,我们之前说的几条,看一看是不是其实你就是这样的人,你有没有去踩这些关于情绪价值的坑?
你们如果和对方相处的过程里面情绪反反复复,换位思考一下,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怎么想?
你会觉得这个女人是会说漂亮话,会提供情绪价值的人吗?你不会,你完全不会这么觉得,你只会觉得她有病对不对?喜怒无常,阴晴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踩到他的雷点,砰一下就爆炸了,所以提供情绪价值,无论对男对女都不是说几句漂亮话这么简单,这是最最最表层的东西。
提供情绪价值的前提是,你一定是一个情绪非常非常稳定的人。
只有你的情绪稳定了,你能够去理解他人,包容他人,让他们的情绪在这儿得到平复,让人觉得你没有大起大落,让人觉得你就一直非常的平稳,非常的温和非常的舒服,想到你想到的就是安稳,如沐春风。
你只有做到这些,你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人。
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以及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情绪,知道情绪产生原因,也知道如何化解情绪,我们才可以谈得上,是情绪稳定,对吗?
情绪的背后是未被满足的欲望和需求,情绪的底层来源就是恐惧和焦虑。
恐惧而失去,焦虑得不到,就像我们孩子,小孩的时候,婴儿要不动东西,要不到就会哭,满足了以后就会很开心,这就是一个要东西要到以后满足情绪的表现。
再去想一想每次没有情绪的时候,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其实主要是源于以下几个事
1:我们对对方的行为有期待或者对方做了很多我们不愿意他做的事情。
比如我们会期待对方在生活能够创造很多很多的小惊喜仪式感,但对方是个大直男,他不会表达,也不会节日送礼物,最后期待落空,于是我们产生了情绪。
2:我们也许会去担心,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可能会失去,导致我们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
比如。在自己能力没有特别大的提升就业环境也不好,公司可能要裁人,每天都要担心自己会不会在下一批的裁员名单里,又或者到了结婚的年龄和男朋友谈了好几年,但男朋友完全没有想要结婚的打算,每天就在担心自己结不了婚,怕他跟你分手,这样也会让我们处于情绪的动荡当中。
3:我们太在乎外界对我们的评判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情绪来源无非也就这三种,对吧?那了解了我们的情绪来源于处,那么接下来谈一谈,那怎么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情绪稳定呢?
第一步他的自我接纳程度一定很高的。
他宽厚自己,一个经常对自己都不宽容,没办法接纳自己的人,往往心里面都会有一个巨大的黑洞。
他对自己的处境都焦虑,有负面情绪自己都消化不了,那遇到让人难受的事情,委屈愤恨都放在心里,进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己都不能接纳自己,自己都对自己充满了攻击,不宽容,那么这种状态下,在两个人有矛盾的时候往往容易小事化大,也没有办法让别人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到他的情绪稳定,他也更加没有办法在别人有情绪的时候去化解别人的负面情绪,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事情是去理解自己。
什么叫理解自己啊,就是你知道我现在这个样子我有非常多的缺点,但是这些都是因为我之前的可能的一些原生家庭啊,以及我的成长环境呢,又或者我的经历的很多很多的事情让我变成这个样子,你要知道我这些缺点的原因是从何而来,以及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你甭管给我带来的是优秀的特质还是不好的特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们都得明确的知道他的事情,就是我们一部分,不能说它是对的或者说它是错的,但是一定在当时的情景下都是合情合理的。
比如说一个人是很小气的,但是他小气绝对不是说他生下来就很小气,而是在他幼年的时候家庭环境或许不太好,他父母就是一个抠门了小气的人,那他长大以后能力有限,见识有限,没办法赚到更多的钱,自然而然的他就没有办法在金钱上大方,对吧?
比如说大家看过电影啊,了不起的盖茨比呀,里面有一句这个经典的台词,他说当你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请你切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你所能拥有的条件。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要宽恕别人,但是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它同样是合适,我们也并不是拥有别人所拥有的那些条件是吧?所以我们才变成了我们现在这个没有特别完美,没有特别符合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
这并不是为自己找借口,而是即使我变成这个样子,即使一般,即使我不优秀,那么这一切其实都是情有可原的,在当事实种种环境的作用之下,都应该是可以被自己理解的注意啊,这是被自己理解,不代表这要被他人理解。
很多人在这个事情上是要弄混了,那么这是一种看似很消极但实则很积极的想法,我们得先承认我们自己有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去改变 我们得先学会宽厚自己,才能够去宽恕别人。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有迹可循的,我开始理解了我自己,我知道我现在的性格不是我自己的错,而是来自很多很多的原因。但是只要我能够认识到这些,一定能够把这些偏负面的性格做修正。
一个人的自我理解,自我接纳,自我宽容的程度越高,就越能够去理解别人的性格缺点,而面对别人的性格缺点的时候,也越不会产生排斥的心态。
第二点就是真正尝试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他。
情绪是未被满足的欲望,每个人的情绪暴躁,本质上是他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
那当我们跟别人交流产生矛盾的时候,其实是我们想要对方干我们想要他干的事情但是当对方没有按照我们的要求和意愿去做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产生一些愤怒生气焦躁 类似这样的情绪
父母对我们的情绪,是因为他们想要我们听话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情,但我们从来没有听父母就会生气。
那我们对另一半对男朋友的情绪,其实也是因为我们想要对方多陪一下,多关心一下,多体贴多爱护一下,或许赚更多的钱,更多的花在我们身上等等诸如此类。但是他没有,于是我们也会生气。
人生的常态就是大部分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没有办法去满足我们的意愿。那当我们理解这一条之后,我们就能够明白,能够满足我们意愿的人,或许说我们的愿望能够被他人所满足,这种事情是非常少,至少在我们整个人生的大的阶段里,占比一定是非常少,所以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会非常的快乐。
但是不代表这样的事情会一直发生,同样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没有两个人的感受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即使遇到同样的事情,我们的想法体会和感受都千差万别。
人们常说同病相怜,只有经历过相同的事情,才能够对这个事情有真正的理解,但这恰恰又说明了,人永远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去理解周边的一切。
我们能理解那个和我们同病的人,本质上是我们能够理解我们自己,刚好对方和我们有重合之处,于似乎看上去我们理解了对方,就好像一个事业型的男生,在他工作时需要向上攀登的过程当中,割舍了多少情感,做了多少别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他为了完成他的某个项目,他不眠不休没日没夜的加班,最后他踩着多少人的肩膀成功了,一个没有经历过他这种种种的人,可能理解不了他的辛苦,其实你在口头赞同你没经历过,那也不是从心里表达的理解和认可。
还是那句老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我们要打开自身,让自己到各个事情的现场身临其境的去考察和体验一份,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人的角度,或者说某一个人的说法来看问题,还需要把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处理的这个事情放在对方的整个生活的整体境遇中去看,我们才能够做到,站在他的角度中看到他的世界,才可以理解他的经历,以及他的经历对他的影响。
站在他的世界中去看他,他的痛苦快乐,悲伤郁闷才会直接变成我们能够感受的东西,由此我们才能够理解对方因此而产生的想法观点和见解。
如果我们充分的了解了他的世界,那么我们就能够理解他当下的行为或者心态,也就是他当下这个行为或者心态在他的世界中是合理的,但我们必须要理解这一点。
在他整个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在他的性格环境影响下是再正常不过,是合乎他的世界是合乎他所经历的那些事。
但如果我们只作为一个旁观者,用我们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他人,去理解他人,那么我们所谓的理解就会带有我们自己的色彩,自然就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理解他人,这种理解站在他人的立场看世界,是无我的境界。也是佛教所说的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