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年味浓
在家里过年才有年味,在外奔波一年,无论赚没赚下钱,奔着过年回家,都是喜洋洋的面孔。
整个腊月都静悄悄的,只有到了大扫除,才能感到年来了。柜子里的铺满灰尘的锅碗瓢盆一股脑拿出来洗刷干净。陈年的被子褥子挂在铁丝上晾晒透了,然后就用一根长棍子敲打,随着“啪啪……”地响起,能看见那粉尘在空气中飞舞。
家大孩子多的人家会杀个整猪,肠子、肚子等猪下水翻来覆去反复冲洗。煮熟了后配着土豆就是一锅菜,配上蘑菇又是一锅菜,配上白菜粉条又是一锅菜了。猪头上退不干净的猪毛,就用烧红的火柱烫掉,随着肥油吱吱的声响,猪毛就被烫掉,清洗干净后煮熟了用来祭灶献祖宗。
备年货也是不可少的,初一不动刀,初六之前不开集,只有备足了年货,才能安稳过年。有小孩子们吃的瓜子、花生等干果,有炖猪肉的大葱、生姜等蔬菜,有粉条、海带等干货,有对联、灯笼、鞭炮等物品……集市上人来人往叫卖不绝。
蒸馒头也是村里妇女的一项体力活,有时候几家合到一起,有和面的,有搅拌的,有揉捏的,有烧火的,蒸笼垒的高,柴火烧的旺,蒸汽滋滋冒着白气……走亲戚的馍馍是要在上面点个红点的,这样吃起来好吃,看起来也好看,图个吉利,图个喜庆。
初一起的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迫不及待起床了,衣服、裤袜虽然都是布的便宜的,但都是新的。芝麻杆堆起来,柏枝铺在最上面,篝火烧的啪啪响。一挂鞭炮可不能噼里啪啦一下子放完,总是放一截,留一截放在口袋,拆开一个一个放。有插在雪窝里,啪的一声来个冰雪纷飞。有塞在石缝、老鼠洞里的,估计肯定把老鼠吓个半死。淘气的孩子还偷偷的在别人身后扔一枚点燃的炮仗,惊吓过后就是一阵阵哈哈大笑。
为了压岁钱,需要到本家七大姑八大姨拜年的,进门不说别的,咕咚一声跪下磕个响头,然后就是五毛、一块的压岁钱。平时可不敢乱花钱,可是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得意忘形一回了,男孩子大多数还是买鞭炮,女孩子有的买芝麻糖,有的买糖葫芦。小孩子们流着鼻涕吃糖葫芦那是常有的事情了。
…………
现如今,时代在发展,乡村在变化,有的东西需要推陈出新,有的东西却要继承和发扬,我觉得过年,就不能失传,失去了或许永远找不回了,更少了味道,一定要想办法保留传承下去,因为它是游子对家乡的念想,是维系乡愁永久的记忆,它能让我找到回家的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