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一个人在家。宝宝和爸爸回老家了,我腿疼,不想跑,就自己待着了。
一个人的时光,很好!
很早以前看过陈果教授的一个视频,说“孤独”是一种心态。我就很喜欢“孤独”,很喜欢静静的一个人,让心在思想的宇宙中自由飞翔。
这几天总想到小时候的过年场景。我能记起的大概是十岁以后了。
那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三开始,家里就陆陆续续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二十三,要祭灶,妈妈要和发面,烙小饼,还会有那种白白的一团团的灶糖。虽然那种灶糖死硬死硬的,咬都咬不动,但是那种甜甜的味道至今还记在心里。如今的灶糖早已经换了模样,颜值高,味道好,酥脆好吃,可是我从来都没有祭过灶,只是借个由头打牙祭而已。
二十四,要打扫卫生。小时候在农村,家里都没有地板砖,最多是砖铺地,上面都是一层土。屋里也没有很精致的家具,家电更少,所以就是扫一下垃圾即可。我最喜欢挥着大扫帚在院子里打扫,虽然几乎拿不动,但是也喜欢帮忙,感觉那“军功章”上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妈妈在从二十五到三十这几天里,就要准备炸东西,剁饺子馅了。我最喜欢闻那油香缕缕,而且我也没闲着。妈妈炸豆腐,我就切豆腐片;妈妈炸萝卜,我就擦萝卜片;妈妈炸焦花,我就切面片;妈妈煮肉,我就剁各种菜……虽然我的效率不高,总是跟不上妈妈的步伐,还要她过来帮我,但是跟着她身后跑来跑去,还能偷偷拿个刚炸好的东西吃,那个感觉太好了。最记忆犹新的是啃骨头,在肉还没有熟的时候就等在锅边了,那种带骨头的肉从热锅里一捞出来,立刻拿起一块,往旁边一蹲,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定要把骨头上的肉啃得干干净净的才会丢掉。要知道,那个年月除了过年,是没有这种奢侈的口福的,所以吃肉也是过年的重头戏。
除了惦记吃的,小时候的年味也是很浓的,最典型的就是放炮了,虽然那年月没有太多的余钱去买炮玩,但是那小小的快乐却是余味悠长的。而现在的“禁放烟花”,恐怕是大家觉得没有年味主要原因。村子里还有一些秧歌队,舞狮子的表演,虽然水平并不算专业,但是在过年期间,让整个村子都充满了喜庆色彩。咚咚隆隆的锣鼓声,花花绿绿的演出服,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还跟着一大群吵吵闹闹的孩子,这样的壮观景象,怎能让人忘记?
可是,我们都要长大,我真的想不到长大后的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会是如此无趣。虽然我的工作决定了我还是会有一个比较长的假期,但是从放假开始,就会有很多的家务活要干,再也不是坐等过年的状态了。在准备年货的过程中,自己就已经是“顶梁柱”了,可惜,小时候也没有学会整个的技能,只是跟着妈妈学得一星半点。于是,上网去搜,学着去做。还要时时关注家里还需要做些什么,还需要考虑孩子需要什么,还要管理他的学习等等。更要命的是,即使是放假,也不能完全放下工作,还要每天完成一些工作,要思考新的学期里应该怎么去更好的开展工作,着实不能让人心安。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一日日地长大,从少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活状态,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在过年时的那多种情愫。
过年,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启,意味着新的人生阶段开始,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无论怎样,年总是要过的,因为生活要继续。就让我们珍惜这难得的一段时间,多感受最深的亲情,多思考生活的意义,还要多想想我们今后的路该如何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