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职场,本来就错综复杂,情商,是职场人一直在学习的本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一个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角色,他忠厚老实,在队伍的后面挑着担,默默地走完了取经路。但事实上,沙僧的为人处世哲学很值得我们学习。
沙僧话少,给人讷言的印象。但只要形势所需,他的口才并不差,这一点,唐僧心里还是有数的。孙悟空在第二次被唐僧驱逐之后,唐僧遭遇了假猴王抢去行李及关文,猪八戒要去花果山讨回,唐僧立马劝阻了,说猪八戒不会说话,还是让沙僧去吧。
唐僧的决定很正确,沙僧来到花果山,见到假的孙悟空,他是这样说的:
“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这番话真不得不赞一声。先说师父的欠妥之处,解释自己未曾劝解的原因,先顺顺孙悟空的气。然后给出两种选择:一种是孙悟空如果能原谅,那咱们一起回。如果你不能原谅,那也把包袱还我,你在这里乐在深山,也不错。
这里面除了条理清晰,还有情有理,错也认了,机会也给了,帮你把各种选择都想好了,又有情义,又够严密。
再说沙僧的能力。他在取经全程几乎很少主动出手,总是甘心退后。但他的实际能力未必真低,自我意识更不见得那么浅薄。还是上面提到的真假美猴王这一回,沙僧看到六耳猕猴弄出冒牌取经团,他气不打一处来,挥手就打死了假沙僧,这也是《西游记》中明确提到沙和尚打死妖怪的唯一一次。
取经师徒四人,悟空重名,八戒重利,唐僧追求一个慈悲向佛的自我形象。沙僧追求啥呢?看起来好像他无求无欲的样子。这是有原因的。取经路对他来说,就是一条赎罪之路。被流放的人,走完取经路,他的刑罚才到头。赎罪的人,谈什么追求,讲什么风光(个人观点)。
所以,在取经队伍里,沙僧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态度。很多人都注意到那出名的情节: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遭唐僧驱逐,眼见着孙悟空的脑袋被紧箍咒勒得像个成型葫芦似的,滚来滚去求饶。猪八戒在旁边挑唆也就罢了,沙僧呢?也站立一边,一声不吭。
但如果一味地懦弱,一味地逃避,也不是全面的沙僧。取经团这十万八千里路,孙悟空就不用说了,多次被唐长老念紧箍咒,猪八戒也被呵斥过,只有沙僧,未曾受唐僧呵斥,可见沙僧的至高情商。
他这种善解人意,与他在机关工作待过的工作经验有关。在领导旁边当卷帘大将,没有一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的能力,是混不下去的。
可以不出彩,但不能出错。这就是沙僧的职场哲学。
跟牛人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快速建立自己的体系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你及时摆脱困境,职场达人交流峮320086789验证760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共同进步成长,各行资料随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