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1)
内容为王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写文章来发布自己的内容、传播自己的观点。有些人也因此把握住了机会,通过写文章、创作内容而获得了成功。
很多朋友也想参与内容的创作,看别人文章写的好,羡慕之余,也有心想要跟人一样写文章,但迟迟都没有动手去写。
问他们:既然想写文章,为何不去写呢?常听到的回答是:我没啥文笔,我文采不好,写不出来好文章。
言下之意,没有文笔,没啥文采,就写不出来好文章;写不出来好文章,就没有写的理由。
问题来了,好文章就一定要有好文笔、一定要有好文采么?
<br />
(2)
有好文笔、好文采,确实能够文章增色,让一篇文章好上加好。但是好文笔、好文采,并不是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一篇好文章,未必就一定要好文笔、好文采。
一来这跟人们对文章喜好的不同有关;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同的人对文章有不同的偏好;你喜欢有好文笔、好文采的文章,别人也许喜欢简单、朴实的文章。
二来这也跟文章的题材类型有关;对于文学类的文章,例如诗、词、歌、赋、散文、小说之类,文笔、文采的影响比较大;而对于应用类的文章,例如评论、杂文、论述之类的,文笔、文采的作用就比较小了。
我们不是作家,不从事艺术类工作的话,我们所读、所写的文章多是应用类的文章。比如在商场,我们会经常会读写一些商业评论、财经点评、案例分析的文章。
对于这些文章而言,有好的文笔、文采固然是加分项;但即使没有,文章依然可能是很好的文章。
评判这类文章好坏的关键点在于,文章所表达出的观点,以及表达观点所用的逻辑。
<br />
(3)
我们夸一篇说理或者点评的应用类文章写得好,我们往往认为文章在两个方面写的很好:
其一是观点;文章提出的观点很出彩,或者对我们有启发,对我们有用;或者超出我们的预期,让我们有很大的收获。
其二是逻辑;文章论述观点的逻辑很出彩,或者论证严密,论据充分,非常有说服力;或者独辟蹊径,大开脑洞,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只要做到了观点和逻辑这两方面的精彩,一篇应用类的文章就可以算是好文章了。这时候,再加上一点文笔和文采,自然锦上添花;没有的话,也无伤大雅。
所以,没有文笔、文采不好,依然可以写出来很好的文章。我们看社会上很多的文章写的不错的人,其实文笔并不怎么样。典型的例子比如李笑来、李开复等。
他们的文章、书籍,我们读来觉得很好,不是胜在文笔和文采,而是胜在想法观点和内容逻辑。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从观点和逻辑这两个方面下功夫,从这两个方面突破,从而写出好文章。
<br />
(4)
那么,究竟该如何从观点和逻辑上下功夫,写出来人们认可的好文章呢?
这事儿说简单,挺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
之所以说简单,一句话就是:你把别人没有想清楚的事情给想清楚了,并讲清楚、写清楚了,那么这篇文章就已经具备了好文章的雏形了。
而说其不简单的原因在于:你真心做到把别人都没有想清楚的事情给想清楚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要耗费很大的心力、精力,才能偶有所得。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章的好与坏,不在于写,而在于想。
任何事情,只要你想清楚了,想透彻了,那么肯定能够说清楚、说透彻,也能够写清楚、写透彻。
如果你说不清楚、写不清楚,只能说明你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把这件事情想清楚。
当然,你可以跟我一样,通过「写」来「想」。想好了,也就写好了;想得好了,写的文章也自然好了。
陆游教育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的,你想要写出好文章,功夫也在写作之外。
<br />
(5)
跟做所有其他的事情一样,要写好文章的不二法门就是要多写。
写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会让你对事情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有逻辑,因为写的过程中,你会把头脑中不自觉隐性添加的一些限制条件或者有利条件显性化,让思考更加趋近于事实,思考的更加准确、精确。
同时,写的过程,通过组织语言、遣词造句,是对你的文笔、文采的练习,让你掌握更多词汇,区分出词汇之间的微妙差异,学习不同的修辞手法带来的表达含义的不同,了解各种谋篇布局的架构带给读者的不同阅读体验……不断的写作,不断的练习,会让你的词汇更丰富,文笔和文采会变得越来越好。
除了少数天生对于语言、写作有天赋的人之外,多数人的文笔、文采都是在不断练习当中慢慢积累出来的。也许你做不到顶级的水准,但是所谓的高水平的文笔、文采,还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
<br />
(6)
没啥文笔、没有文采,这不妨碍你写出好文章,只要你能把事情想清楚,有精彩的观点和严谨的逻辑。
写不出好文章,这也不应该成为你不写的理由,因为其中的逻辑本是相反的。
没人天生就能写出好文章,尤其是表达想法和观点类的应用文章。你应该先要去写、多写,而后才能写出好文章。这才是正常的逻辑。
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人人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文章。
<br />
(END)
您对本文的内容有任何想法,都欢迎留言讨论。
更欢迎随手点赞、关注、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