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好像很多人有焦虑这样的情况。
大三的师弟准备考研,他在准备的过程中感到焦虑。
舍友考研失利,不想调剂,于是随便先找了份工作,明天就要去上班,她也感到很焦虑。
我最近也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感到无措。
这两天常想起以前心理学老师讲的一句话:想要的东西太多,未了的愿望折磨着我,如果可以放过自己就好。
1.人的焦虑,很多来自于想要的太多。
2.还有现实焦虑,说着无所谓又让人无所适从,说明你曾经在这个地方失败过,或者怕某些伤害重现。
第一种焦虑出现在我和舍友身上,交流一通之后发现,我们突然要面对社会,承担家庭责任,想要有较高的经济来源,又想过得自由,还想要对专业钻研得更深。
这就造成了我们的焦虑。
第二种焦虑出现在师弟身上,今天看到“削足适履”这个词,可以用来说说考研中的焦虑。
比如,你为了考研,精心做了一份完美的计划:一双精致、完美的鞋子。
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发现鞋子不适合自己,过大,或者过小,过宽,或者过窄。然后转头就开始审判自己,觉得是脚的错,把自己搞得很痛苦。
鞋子是你自己凭空想象而定制的,在此之前没有真正地去测量脚的数据,然后却因为不合脚,试图削足适履。
我们太喜欢在「想」的层面,来解决大多数问题,试图想明白自己能不能做到,想明白自己与目标差多少,想明白自己会遇到多少问题,想明白自己应该怎样解决。
因此,在开始之前,做万全的准备,未雨绸缪,确实是必要的。但更多的问题,只能在做的过程中才能解决,你相中了一双鞋子,只有亲自穿上试一试,才知道合不合适。
你构思出来的鞋子,本应是参考的依据、前行的方向,却被自己演化成了枷锁。
这鞋子也适用于你想得到的太多,想了很多双很美的鞋子,但是你却只有一双脚。
事实上,我们的很多很多焦虑,来源于对自己的不了解:不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不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如果你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你不会因为别人给你的评价,而有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知道自己大致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哪些事,大致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减少很多焦虑。你越是了解自己,并且接受自己,越是能够不那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