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2 周二
别让爸爸一边去,来来来,爸妈合作养育娃
*晚上,我靠在床头,翻书翻的哗啦哗啦响,还时不时的唉一声,叹一下。
先生抬眼看看我,“你又在想啥呢?一看你的心思就没在看书上。”
“我在思考!”我特意咬重音。“你说,要说孩子也真是下劲儿用功了,日常作业看起来准确率还不错,可一到单元考试啦,英语听写测验啦,为啥总是不能满分,总得搞点意想不到,发挥失常的小错误呢?你说,他老是这个样子,以后怎么办?看着别人考满分,他自己的挫败感,自信心不也受影响么?唉,为这个,我担心,我焦虑,我愁死了我。”
先生嗤笑一声,“你思考出来什么了?是思考出来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了?是思考出来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了?还是思考出来,怎么和孩子谈谈,核对一下孩子自己对这种情况是怎么看的,想的,他真的觉得挫败么,自信心受影响了么?他对此想怎么办呢?”
我,对先生一连串的提问,大脑有点接收反应不过来,一时语塞。
“你那叫思考?纯粹是瞎想。瞎想还不如不想。你对满分有太多执念了吧,搞得自己紧张兮兮的,无形中给孩子增添了压力。要我说,他考不考满分不是问题,有没有一个好心态,才是问题。”
看着对面这个说的头头是道的理工男,我一股子气上涌,“我那都是瞎想,你才叫思考?!你思考的那么好,你咋不管孩儿呢?你解决问题呗,你和他交谈呗,你培养孩好心态呗!”
你看,人家本意可能是建议,但我听起来认为是对我的否定。我的防御系统马上进入备战状态,成功的把问题转到夫妻之间。估计,再往下说,我就该吧啦吧啦控诉他,抱怨他,哪哪他没做好,陈芝麻烂谷子翻一遍,闹得两人不愉快了。
先生看我有点恼羞成怒,急忙刹车,“我就是想提醒提醒你,你太在意分数,名次这些结果了。你以为你嘴上对孩子说说没事儿没事儿,下次考好。可你的语气神态还有反应,谁看不出来?这让孩子无形中一到考试就紧张。你放下了,他轻松些,也许反倒好了。再说,你别总拔高孩子,他若是没考满分得第一的能力,你何必妄求呢。”
我心里觉得先生说的在理,可嘴上不愿意服气。我赌气说“我妄求,我给孩子压力,你能,以后你管孩呀。”
先生笑了,反问道,“好,我来管。关键是你放得了手?你让我管?”
我又语塞。
说实话,还真不是先生不管,而是我总是自以为是,像个老母鸡似的霸占着孩子,觉得先生和孩子说这扯那,带着孩子看体育新闻,不催着孩子写作业,不检查孩子是不是看手机了,觉得他对孩子太放手,觉得他管不好,不让他管的。
唉,看来,不是先生不想管,也不是人家管不好。是我,不信任人家,不用人家,把人家推一边,到头来还抱怨人家不操心不出力……
*突然想起,之前有老师说,有些妈妈的累,是自己给自己找的累。不是爸爸们不管用,而是妈妈们把爸爸推到一边,觉得爸爸干不好,不让人家积极参与。
不否认有些家庭是“爸爸去哪了?”但有些,却是,“妈妈让爸爸去一边了”。
现在想想,人家怎么就管不好了,难道只有自己的方法才是对的?不是只有妈妈爱孩子,愿意让孩子好,爸爸对孩子的爱,也是不差丝毫啊。
养育孩子,爸爸有爸爸的视角,有爸爸的方法,有爸爸对孩子的理解和需求的满足。
孩子,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爸爸妈妈在求同存异中,互相商量,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合作养育的。
就像段子里调侃的,陪娃写作业,妈妈吼累了,换上爸爸接着吼。这时候的两夫妻,是并肩同行的好战友。
*就如我容易陷在情绪里,担忧焦虑,瞎想一气,其实并没有看到问题所在,总想着是孩子粗心毛燥,总想让孩子改正再改正。而先生从他的角度,对我的提醒,让我看到,我的心态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需要调整的不是孩子,而是我。
的确,妈妈有妈妈的局限,爸爸有爸爸的短板,可是,我们又各有优势。一般来说,妈妈心细,照顾细节,体贴关怀。爸爸心大,心态平稳,把握原则……
爸爸妈妈,有商有量,互相提点,互相支持,合作养育娃。不仅娃受益,还加深革命战友情呢!
*妈妈们,别让爸爸一边去,来来来,爸妈合作养育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