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 Pop ,圆圆,一个关于我们仨的故事,我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在每个早上从北到南穿越广州城的地下铁读完。
我们俩老了
我们仨失散了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虽然是并不复杂的文字组合,初初看起来却是云里雾里的感觉,有朋友说起时也是这样的感受。“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这一出关于告别的梦境,杨绛写得云淡风轻,却又深入骨髓。
“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能立山头,守望着那个小点。我自己问自己:山上的石头,是不是一个个女人变成的“望夫石”?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
见的小船。
但是我只变成了一片黄叶,风一吹,就从乱石间飘落下去。我好劳累地爬上山头,却给风一下子扫落到古驿道上,一路上拍打着驿道往回扫去。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还没到客栈,一阵旋风把我卷入半空。我在空中打转,晕眩得闭上眼睛。我睁开眼睛,我正落在往常变了梦歇宿的三里河卧房的床头。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用杨绛的话来说,这确实像一场梦。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全是梦。“
忘记拥挤,忘记嘈杂,在地下车厢里,我随着杨绛的文字感受一家人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即使合上书页,我也忍不住回想他们的生活,充满各种色彩的生活,——把苦难变成一种探险,生活的色彩自然不会少。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5月下旬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坐在南华寺的菩提树下,偶然收到了朋友转来的讯息,杨绛先生也告别人世,到另一个世界和家人相聚了,他们留下了背影,也留下了无数智慧的火花,在世人心中等待合适的时机燎原。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留下的芳香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