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关于金钱换时间,有一点我不能理解。比如你一小时的收入是100~300。那肯定以此衡量你的价值。如果花的钱超过了自己能挣来的,那肯定自己干优先。而拿钱买时间是为了为未来投资,与生活要保持平衡。综上我还是很难理解钱换时间,望老师解答。
答:讨论任何问题都不能离开“程度”的比较,虽然马拉松有益身体健康。但是天天跑谁也受不了。但是在这里讨论比较程度有个容易掉进去的坑,那就是不合理比较。
例如拿现在的收入去衡量拿钱换时间是否值。
合理的比较是:
- 这段时间可以给你带来的潜在收益
- 为了节省这段时间你需要花的钱
当然现实生活中错误比较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本科生毕业跟硕士生毕业比薪水。正确的比法应该是本科两三年经验的跟硕士毕业。等等。
问:得到是我唯一一个付费的APP,一般不会在APP上付费,因为觉得虚拟的APP不如纸质书实在。
答:书也好,APP也好,都是传播内容的工具,只是承载形式不同,我们不应重形式而轻内涵。
问:注意力需要从小培养吗?我家宝宝六个月我可以做些什么培养他注意力?
答:又遇到了个没耐心的家长,中国父母普遍有急躁心态,碰到什么东西不管是否适合,先想着怎么让孩子吸收。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更重要的事情是先做好自己。就像有些父母自己不看书却给孩子买一堆,指望这孩子好好学,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其实孩子天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被各种事物吸引是自然的,只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不会太差。
问:我是一个工薪阶层的设计师,虽然花了钱能省下时间,但是省下的时间又不知道如何创造价值。换句话说不如不花钱。
答:很多人虽然知道花钱省时间,但是不知道省下来的时间应该干什么,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为了省时间选择打车而不坐地铁,然而在车上继续刷微博,打游戏,但这不叫省时间,这叫换一种方式舒服。
拿钱换时候注意力不是根本的目的,根本目的是积累,成长。把注意力放在能够让你成长的事上,然后逼你拿出注意力,逼你拿出时间,进而逼你拿钱去换取时间和注意力,这时你才会坚定不移的认为钱是最便宜的资源。
问:作为一个学生党,觉得做兼职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一个小时赚的很少且这样消耗时间很不值——但是觉得有钱赚就有点自我安慰。
答:其实做兼职就是个大坑,除非说因为家庭条件而需要去勤工俭学,否则最好不要去做。这里的思维误区是
有钱赚好比没钱赚。
问题在于,由于你不是专业人士,你所做的兼职很有可能是被廉价出售出去的,而你失去的可能是原本可以将自己的专业打造为专业人士的时间和注意力,这个时代专业人士比非专业人士赚的多的十倍都可能不止,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兼职消耗的是你成为某种专业人士的可能性。
不要说做兼职可以当做尝试,丰富经验。
没有受过合理市场考验的工作,带给你的可能是扭曲的体验。当你提供一项服务时,拿着的是低于正常工资的薪水,你一定得不到正常的反馈。
钱赚少了是小事,可是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还应该更加努力可就划不来了。
时代不同了,即便你现在是一名学生,也可以在真实的市场中试一下水。利用假期的时间,做一些正常收费的工作,你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大的能力不足。
比起在学校做兼职的这段时间,利用学校的时间,打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问:能否谈谈如何高效地筛选出帮助自己省时间和注意力的产品。
答:经济承受范围内的最贵产品。虽然很多人表面上接受了珍惜注意力和时间的观念,但是不愿意用钱去践行。一直提醒周围的人远离那些只会用嘴道歉的人,一个人的理念最终反映到行为上才算是落实,不然就是过过嘴瘾。
上面的答案不一定每次都管用但应该是最高效的。其实想提醒各位,应该关注,把省下来的时间注意力用来关注什么,也是很重要的。
问:晚上去腾讯视频看一个想看的电影发现要收费,就去找免费资源,找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找到。觉得自己吃亏了,本来那半个小时应该享受电影的,最后第二天也没看到。
答: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
很多时候可怕的甚至不是“得到过后失去”,而是“没有得到过什么,进而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没有体会过学习获得成功后快感的人,他们不会知道学习某项技能成功后,会有什么改变,进而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有什么糟糕,他们还会振振有词的说道——我不会也没损失什么呀。
同样没有通过付费抵挡住广告骚扰与高清优质资源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了寻找资源浪费了多少时间与注意力。
重要的是相信第一步,仅仅相信方法有效是没用的,自己不亲身经历一次,就不知道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问:上周坐车带家人玩,预定好了交通路线,最后发现中午才到,才开始玩,一躺下来大人小孩身心疲惫,以后可能不能这么整了。浪费了注意力也没省多少钱。
答:中国式旅游模式:
上下大巴——拍照——买土特产——发朋友圈。
本来是出来玩的,放松,结果整的比平时还累。在此想提醒大家,别忘了目的。
就像用钱买时间注意力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自我,旅游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放松自己。不要沉迷手段,而忘了最初的目的。
问:想把自己的收获告诉自己身边的人,但是年轻的沉迷科幻电影,年长的觉得是鸡汤。但是自己确实觉得这段时间的努力让自己有了长足的进步。
答:有好东西拿出来分享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个度拿捏不好就容易跳进去之前说的坑——操别人的心。
虽然这个与此次话题不符,不过还是想借机会提醒大家——很多时候有没有人听你说话不取决于你说的对不对,而在于你有没有说话的资格。
虽然道理看起来不合常理但事实就是这样,当没人听你说话时候,你就要注意上面那句话了。
小时候作者的父亲就告诉他,想要别人接近你,就得时不时的做出些令人敬佩的事情,当时不理解只是按那么做,三十多后发现,这就是赢得别人敬佩的最好方法,并且最终他会帮你成为那个“能说话”的人。
这个过程不简单,需要积累,但别无他法。
我们都是从一无所有走过来的,所以一旦别人听不进你言语时候,提醒自己,努力成为那个有话语权的人。
问:发现很多人都知道拿钱换时间很重要,但是拿钱换到时间后找不到能够提升自己的事。
答:首先发现问题,不自欺欺人是好的,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要觉得自己是“重病患者”,马上要去重病房,要用最快的方法把病治好。
其实就跟减肥一样,肉不是一天两天涨上去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减下去。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每天成长一点点,生活习惯改变起来很难,思维的改变更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就算我也是经历了很久才走到这一步的。
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事,就去把自己买的书读完吧,相信没有几个人做的到。
问:你说的道理我都知道,但是我应该有“分心综合症”,例如规定自己看半个小时的书,不到半个小时就会情不自禁去想后面的事情,控制不住自己,求点建议或者药?
答:医学上有种“注意力缺失”的器质性疾病,就像抑郁症不是说两句话就可以治好的,如果你却有此病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
如果你玩游戏,看美剧什么的注意力很集中,那你估计得的是——一做正事就分心症。
对于这种症状,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毕竟一般正事“枯燥,乏味,想让人逃避”正常。
但注意力是可以培养的,就像体力一样,不可能一夜之间突然增加,但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训练,提升他。例如今天努力看30分钟书,明天就坚持35分钟,循序渐进。
更好的方法是准备个笔记本,边读边思考,把联想到的记下来。虽然刚开始很难进行下去,但是随着刻意的练习,你的注意力会逐渐增加且思考的深度也越来越深入。
如果你想要的“好方法”,是轻松的方法,那么答案是“没有”。
问:报考了美国的注册管理会计师,零基础,但是对国外的考试试卷题型什么的都不了解。果断报了专业的培训班,最后一次考过。
答:首先恭喜你一次通过。
有时我总觉得那些零基础的人通过直接付费去学习某个领域的东西是很值的,因为他们没有被一些免费的乱七八糟教材打扰,直接用钱筛选出了比较靠谱的老师,从而事半功倍。
相反,贪图省钱去搜集乱七八糟免费的资料可能把自己学的很糊涂。虽然没花什么钱,但是折腾了一整,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对很多知识一知半解,反而很吃亏。
还有健身也是,我推荐身边的朋友找私人教练,但很多朋友认为这种事情网上那么多资源,跟着做做就好了。最后有的坚持很久但没效果,有的练出了预期之外的线条,甚至有的直接造成运动损伤。
若是把“锻炼”换成“学飞机”,估计没几个人会反对这种付费的思考模式。所以越是认为自己应该掌握的东西越是要小心,不然很容易自作聪明的掉入坑里。
问:无背景,无学历,能力低,看到别的人留言,觉得人家青年才俊,行文流水。很自卑,觉得这里是不是不适合自己?
答:如果我觉得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就是——自我鼓励能力超强。从小到大听过太多风凉话但从没被恶心到,自顾自的学习活过去了好几辈子。后来发现好多人与我不同之处在于还未开始前已经给自己找了“失败的借口”。
不要被别人的风凉话吓到更不要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我也没上过好大学没什么大背景,但是我想改变自己的生活需要谁同意呢?
我经常鼓励身边的朋友并不是觉得鸡汤是个好东西,而是觉得鼓励这东西来稀缺了。
尤其对订阅这个栏目的朋友来说:
没什么好自卑的,让别人说风凉话去,我们还有很多正事要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