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波,每天读好书,生活不迷茫。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述《跃迁》,之前给大家讲过高手是如何通过选择实现跨越式成长,今天解读《跃迁》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你将听到:高手是如何学习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论,实现跨越式成长?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平常也会买书和付费课程,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买回来的书都放在角落里,很少翻开看。当然,也有人认真看书,学习课程,只是看过,学过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对自身成长没太大帮助。开始认为读书学习没用,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也一直困扰着他们。不学习肯定不行,只是学习了也用处不大,那到底该怎么办?我们来看看,碰到这样的问题,高手是如何解决的?高手学习有3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从知识的源头学习,第二个原则是联机学习,第三个原则是知识IPO。
我们先讲第一个原则,从知识的源头学习。所谓知识的源头,就是站在人类认知边缘,研究,思考和论证的人,他们掌握行业最新的知识和理论。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知识大都是二手,三手,甚至是四手知识。
举个例子,大家都应该听说过1万小时理论,最初诺奖得主西蒙和蔡斯合作发表了一篇国际象棋大师和新手的论文,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10年定律”;1993年,埃里克森和另外两位同事基于大量研究,发表论文《刻意练习在专业获得中的作用》,这是一手知识;
2016年,埃里克森出了一本书《刻意练习》,在书中强调并无一个确定的时间门槛让人成为大师。
就拿从事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18岁之前花在小提琴上的花时间平均为3420个小时,优异的小提琴学生平时练习时间为5301个小时,最杰出的学生平均练习了7401个小时。而且刻意练习还和天赋,练习方式相关,低水平的勤奋,练习多少小时都没用,这是二手知识,忠实转述一手知识。
后来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抓取书中的“1万小时定律”,写成了《异类》这本书,1万小时定律瞬间风靡全球,讲的是任何人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学习,就能成为高手。通过努力学习成为高手,这本没错。只是任何人经过1万个小时学习就能成为高手,这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这是三手知识,为了方便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
现在很多公众号文章,人生导师,励志作家基于自己的目的,大力宣传1万小时定律,告诉你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学习,就能成为行业大师,这是四手知识,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我们要从知识的源头学习,才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观点,包括行业专家的最新谈话,文章,专业期刊等等,不断和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知识的源头,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高手学习的第二个原则是联机学习,就是和其他人学习一起交流,用答案换答案。遇到一个问题,很多人喜欢独自思考,这样的方式见效比较慢,而且思维会受限。高手的做法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出来,然后从别人那里学到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思维当中,再分享出来,形成正向循环。
武术高手李小龙创立了截拳道这种拳法,在流派分明的美国,很多人把自己流派的武术当做作秘密,绝对不会分享出来。而李小龙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从自己的徒弟那里学习新的拳法,融入自己的拳法,还把自己的拳法教给其他人,不断融合新的东西,最终创造出一套非常厉害的拳法。
李小龙的学习方式就是典型的联机学习,做好联机学习,首先要让自己有好的知识分享出去,让自己先成为知识的源头。通过读书学习是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只是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书都读。
高手通过功利读书法来进行阅读,功利读书法有3个步骤,第一步是极其功利地少读书,第二步是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第三步是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我们先来讲第一步,极其功利地少读书。学习东西要极其功利,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自己能实践的领域出发,找到适合的认知材料。我们会发现,经常有人说自己学过的东西忘了,那怎么办呢?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及时反馈,有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就是能解决目前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举个例子,为什么中国人从小学英语,学了十多年还不能地用英文对话,到了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必须说英文,是刚需,随时都能练习,而且外国人对你的发音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具备了这3个前提,所以效率很高,学得就很快。
第二步是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什么书都读一些,只是读过而已,没太大作用,更没有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其实读不同的书,目的是不一样的。
按照读书目的分类,分为3类,一类是认知性阅读,一类是知识性阅读,还有一类是娱乐性阅读,按照不同的读书目的,需要合理地分配阅读时间。
先讲认知性阅读,认知性阅读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花整块时间来阅读和理解,提升心智,属于“攻读”,可以放在早上或者晚上,最好是和高手一起讨论,通过实践达到提升的目的。比如《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
知识性阅读的目的就是知道某件事就行,适合碎片化或社交学习,平时上下班路上可以检索式学习,看到有用的知识,自己决定深入学习的程度。比如《好好学习》,《人生设计》。
娱乐性阅读主要用来放松自己,对认知的要求很低,想休息的时候看几页,换换脑子。比如《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
无论认知性阅读,知识性阅读,还是娱乐性阅读,日常生活中,最好这三类书都有,只是不同的书适合的时间和场景。什么时间段需要读什么书,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好安排就行。
第三步是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拿到一本书,从第一页读起,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为什么作者让我们不要从第一页读起呢?
因为高手有更好的读书方法。高手读书,一般先选书,看完书评,再看目录和具体章节,切入重要章节。花15分钟时间选书,比起在无用的书上花几个小时,效率会高很多。
我们看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才能真正达到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目的。一定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书,即使对别人再有用,对你来说也是没用的。
如果你平时能够做到这3点,极其功利地读书,按需分配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那么你要读的书会减少75% ,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就不会有太多知识干扰你了。
第三个原则是知识IPO,把知识变成价值。
“I”是指Input a question提出问题,“P”是指Problem solving解决问题;“O”是Output输出产品。
我们用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讲知识IPO。拿本书作者古典来说,他的问题是“人如何才能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I”;他开始接触解决这个问题涉及的心理学,教练等领域,拿到生涯规划师,国际教练认证,这是“P”;学习成果就是销量达到300万册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是“O”,这就是他用知识IPO的方式学习,解决问题,最终把知识变成价值的过程。
除了古典,商业高产大师德鲁克也是这样做的。他说,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德鲁克每三年换一个领域研究,一生研究了16个学科之多。
他高产的秘密就是有一整套知识IPO系统。提出问题,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解决问题,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输出产品,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知识产品化。
作为内容创作者或者知识生产者,我们该如何设计自己的知识IPO呢?同样也是3个步骤,第一,提出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第二,不要学习知识,而要解决问题;第三,输出倒逼输入,把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你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是不少人经常在两个问题上卡住,没能及时分享。一是希望憋大招,想等自己做得很完美的时候再分享。这是不对的,刚开始产出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有,哪怕是在一张卡片写几句话,或者写一篇文章,都可以。个体之和大于整体,从而完成跃迁。
二是害怕分享,不愿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其实最好的检验输入的方式就是输出,而检验输出最好的方式是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看似你在帮别人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在整合自己的思想,形成体系,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学习是一件很好的事,既然要学,何不让自己学习的价值变得更大。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享出来,哪怕是两三句话的思考感悟发到朋友圈,不仅让自己受益,还能帮助别人,成为一个知识管理者,同时也能树立你的个人形象。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了高手的学习方法论,有3个原则,第一是从知识的源头学习;第二是联机学习,第三是通过知识IPO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论非常重要,只是相比学习方法,高手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下期将为大家讲述高手的思维模式,如何通过系统思维解决看似无解的问题。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我是波波,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