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的气息浓烈,春的脚步悄悄来到了美丽的校园,东坝小学三(1)的小朋友们手拿画笔,兴高采烈的画下开学最美的礼物。石头,鸡蛋壳成了他们表现的材料,用不同颜料别具一格的展现着丰富的想象,细心的观察生活,利用自身家乡特色就地素材,金塔县周边戈壁滩有着丰富多样的大小石头,上学期听课时教育研究院杨东平教授说好的教育要依托本土资源,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艺术教育融入生活以提高艺术素养的新格局。特别喜欢中国传统工艺艺术,也一直研究与实践,壁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地位举足轻重,把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把学生熟悉的元素带入课堂,以更好的形式去展现!
作品创新除了丰富的理论,扎实的基础,更加是生活环境的体验,从刚刚带上学校的美术课就注意到孩子们每一张作品想法大致相同,也是潜意识中最重要的第一反应,很简单的房子,在他们的生活中是有差别的,通过视频映像资料了解到的也是不同的,自我想象中的不同性在课堂中很难体现,也有这样一种思想,觉得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大家太了解,太熟悉,反而觉得没有表现的欲望和在线的期待,古有因势而建,注重其本身的物体结构下在寻求改变,而本身的韵味一直存在,再者现在有很多学校在建特色校的过程中把传统工艺融合与教育,从改变身边环境开始,学生意识中与自然性更加相接,因而开展本土资源的发展是很有必要和很有重要性!
在平时的正常教学中明显感觉到会有兴趣度不高等问题,在上学期进行的课程实践中就地取材,利用编制工艺了解到家里祖辈的传承,学生对于这种传统技术的认识还很单薄,更觉得很俗,殊不知最高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同样对于新事物的获取泥彩操作性很强,效果呈现更好,更多的学生选择倾向于艺术视觉之外的劳动能力,我时常告诉同学,学会欣赏与体验艺术,人的脑力将会更加发育成熟,右脑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对于艺术成像的波动刺激在很大程度体现在个人的个性与处理方式,更重要的是贴近自然科学,通俗讲一个会欣赏事物,懂艺术作品,有艺术素养的孩子,他的智力劳动是偏高,因为艺术教育的熏陶一定程度对于学习与生活的洞察力明显较高,有一定的素养的基础在平时文化课中也事半功倍,尤其个性化的品质与思考是智力发展难得的因素。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艺术教育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与艺术最近,每个儿童都拥有一颗艺术的心。儿童就是天生的艺术家。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着游戏的精神和艺术的心灵。游戏则是连接儿童与艺术的最佳通道。研究发现:儿童幼时的游戏程度,直接决定其成长的质量。因为通过艺术的教育,能开发儿童的游戏和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线条、声音、韵律等。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7-14岁期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没有艺术和游戏陪伴的儿童,是孤独不幸的;没有艺术和游戏的童年,是黯淡无光的。如果一个孩子丧失了内心的艺术本能,人性意义上的“死神”就会降临。
故而在艺术课程中实践更多的贴近艺术生活的本原,有一次与河南三门峡快乐手工项目负责人许英老师在电话中,提出了传统与本土文化材料的应用及教育资源的整合问题,在假期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把从自然中找事物当做一种探索的途径,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寻适合自己创作的材料,以石头和生活必用物品为主,在假期开始的前一天做了简短的培训,基本懂的该怎样去完成作品,适应这种材料,在家长的支持下,利用空闲踏步戈壁找到最独特的石头,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已经在思考规划作品的呈现,假期中也积极的分享指导,艺术的呈现一定程度不是单一的,是综合各方面材料因素所形成的社会成果。
为什么艺术教育会有着这样令人惊异的效果?我们认为这首先和艺术的“粘合”功能相关。艺术学科不仅仅是机械枯燥生活的润滑剂,更是被课表割裂的教育生活的粘合剂。从本质来看,教育本应是浑然一体的,艺术教育的存在,把教育生活连缀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让学习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让生命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显得紧张与忙碌,而仍然拥有从容与优雅。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教育不仅让人学会创造,也能够让人学会合作和交往。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使用一系列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信号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于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参加艺术学科的集体学习过程,就是学习合作和交际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而这些素质,对学生当下的和未来的生活都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