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刚回家乡时,听闻初中同学考上了教师,那个时候我心里有些不屑一顾,我们都是在校园里生活了十几年的人,再去当老师,感觉仿佛呆在象牙塔从来也未曾走出去,不过就是重复着我们以前老师的生活。
直到待在家乡几年后,一事无成,才弄懂原来即使是当一名小小的老师,也那么不容易进入这个门槛,竞争激烈,多少人挤破脑袋想进入体制内,生存实在太艰难了。这是我在培训机构上了一年半的班才明白的,也许人,头低下来,事情就顺利了。在家乡的磨练,我学会了低头,学会了谦卑,学会了适应,也学会磨平自己的菱角。
刚毕业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恃才傲物,眼高手低,总觉得大学毕业,总要出人头地。所以我的人生目标确立得很远大,以至于实施起来举步维艰。
我的第一份工作来得轻松,因为用人机构急需用人,所以考核也并不严格,我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公益机构,在里面获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锻炼,眼界有了从未有过的开阔,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这个机构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是一份我终生都难以忘却的职场记忆。
我的上司是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也是地区项目经理,对我言传身教,数次出差学习,去上海、苏州、贵州,遇到一大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有名的业内人士。我今天很感恩,感恩它对我的栽培,我那个时候实在是太骄傲和浅陋无知了,也缺乏空杯的心态。辞职那天我只背着双肩包就离开了。想起了费翔的歌:“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我听说年轻人一定要在大城市生活,这样你才不会觉得世界只有眼前的方寸之间,才不会坐井观天。孙晴悦在她的公众号上说北京是个容纳一切的城市,它自由、多元化,即使你的兴趣是UFO和外星人,在某个小众咖啡馆,也能够装得下这些小部分的灵魂。我想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感同身受吧。
求学的时候去过一次北京,公交车上、地铁上,大家甚至眼神交汇都很少,这就是大城市的好处,没有人会关心你在做什么,想什么,每个人都各忙各的,没有陌生人无聊到对你过分关心。真是冷漠也有冷漠的好处。
而小地方生活,出门几步远,都能遇到无数的熟人,很多时候是无效社交,过来过去都是那么几个人,然后就构成了你的整个世界或者说朋友圈。即使在家乡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打量你很久,目光在你身上逡巡几个来回,我不喜欢这样的研究。
西方人不是有句话说吗,对别人过分的关心,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是的,我没时间去打量别人,像在北京那样的大城市没有人关心关注,却让我有了更多静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大城市很大,人很多,每天都在上演这层出不穷的变化,什么人都会有,在这里见到什么都不足为奇。
当我回到家乡,跟妈妈说:“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我在云南看到了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因为求学工作的这段经历,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丰富和有趣,我就更加想到更远的地方,看更多美丽的风景,遇到更多有趣的人。”可妈妈却一心想要留我在身边。我的心却早已飞到了远方。如果你在年轻时有幸看到更大更远的世界,你是不甘心再回到小地方的,即使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想挣脱温暖舒适的怀抱,去搏击长空,鱼翔浅底。
弟弟今年大学毕业,和一家国企签了合同,公司派他驻外工作。我们那么努力刻苦地读书,为的不就是出人头地,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弟弟一直是个恋家的孩子,上学时学校在省城,国庆也会回来看看。而这一次,他却出乎我们意料地同意了公司的决定。他说他想赚钱,男孩子生来就是要打拼。
趁年轻,去远方,你的世界观都会因此而改变。当你眼界开阔再回到这里,你不会为眼前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看到更多优秀的人,你会想向他们靠齐。出去,是重新定位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是人生质变的转折点。也许,弟弟出去了之后,会变得跟我一样不再想回来。而我,却真心希望他能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猎奇,去探索他感兴趣的领域,圆梦自己的人生。看过浩瀚,才知浩瀚。
我们曾做了梦都要飞出这座大山,却在为生计苦恼的时候回到了这里。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立志为家乡做贡献,而我终于要回到我的家乡,为我的家乡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了。也许生在大山的我,还没有看够世间的繁华,在人生刚刚起步的时候回到了家乡,不知道为什么,虽然高中时候的梦想在这一刻阴差阳错的实现了,我却没有了当初的雀跃和兴奋。我心心念念的是,再次出发,去领略别的地方和国家的风景。
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人都过着相似的生活吗?不,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心里有一汪海洋的人,过着的就是注定不平凡的生活。从前渴望平凡,如今害怕平庸。如果你经历过好的,你就一直会惦记着你经历的那些好。这是我再次出发的动力。
外面的世界多大,每一分钟,你都可能遇到一个丰富有趣的人,我在火车上和陌生人的人聊天,毫无顾忌地倾诉分享心事,这份是无论如何在家乡跟熟悉的人没有办法敞开心扉,促膝长谈的。工作的同事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身上沾染着自己家乡的文化和气息,每次聊天我们都会有很多的话题,工作中也会有很多的思维花火。
离开家乡的那几年,我觉得我好似变成了我最想要成为的样子,我自由,我快活,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周围都是新朋友,我仿佛变成了小时候的样子,灵魂是雀跃欢呼的。我有时候觉得自己都活成了七月与安生里七月的姿态。
苏芒在新书《为热爱而活》里说到:”热爱你的工作吧,它会将你带到难以置信的远方。”我从前不理解,现在深以为然。任何一样行业,如果你持之以恒深度钻研,都有可能做出成绩。连续做7000个小时,你一定会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
以前带过我们外教的好几个外国人,做过医生,建筑师,又成了老师,各个行业的都有,也许是价值观的不同,他们总在尝试着不同的工作领域,尝试不一样的人生。中国人呢,就务实的多了,大部分人按部就班做着一件事,正所谓熟能生巧。
大多数人奉行的是,工作的8小时之外,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的原则。我对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做评判,大学时候接触到西方文化,留学外国的大学老师也给我们分享了她在国外的独特生活经历,我感到这个世界实在太多元,活成怎么样都是自己的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所以两种观点各有千秋。关键看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如何取舍了。
在我站讲台一年半之后,成功考上了公办学校的老师,在我辞掉第一份工作,对教师这个行业一无所知到现在,中间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内心挣扎。
在被课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在学生课堂上调皮捣蛋的时候,在教学水平被上司无情批评的时候,我怀疑自己不适合做老师,刚开始时也一度想放弃,一方面的确不热爱这行业,另一方面,也想向别人和自己证明我可以胜任,最终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一坚持就是一年半,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在备考人民教师期间,我又重新对这份职业做了审视,竟然对这份职业有了一丝期待,一年半的教师经历,我对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正如上面所说,任何一项职业,持之以恒去做,总会取得成绩。我现在才刚站稳讲台,如果长期在这一行业坚持干下去,深度钻研,未必不会发现和领略这一行业的美好?任何一个行业都苦乐参半,我且坚持下去,和它一起看到曙光和远方。黎明之前,总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黑暗,为着这黎明,我也要乘风破浪,静待花开。
我准备在家乡,起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