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度弘朗,仁而多断
孙权,字仲谋。
是孙坚的二儿子,孙策的弟弟。
早在孙坚担任下邳郡郡丞时,孙权出生,方脸大嘴,眼睛炯炯有神,孙坚觉得这个孩子不得了,是大富大贵之象。
后来孙坚身亡,孙策在江东起兵创业,孙权经常跟随。
孙权性情宏大、开朗、气量大、讲仁义、擅长决断、喜欢行侠义之事、爱养小弟,刚出道的时候有些小名气,仅次于父兄。
每次一同参与计谋策划,孙策都对这个弟弟感到惊讶,认为自己不如他。
每次宴请宾客,都回头看着孙权说:"这里的诸君,都是你的将领。"
吉米简记
加粗部分的记录出自《江表传》,内容不太准确,有点结果导向,吹嘘孙权的意味。在孙策托孤部分,明确记录过一句话:“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那么《江表传》里的记录,不是和《三国志》相互矛盾吗?
骨体不恒,大贵之表
当年孙策旋定江东,孙权才十五岁,于是孙策让他担任阳羡县县长。
郡政府官员察孙权为孝廉,州政府官员举孙权为茂才,之后孙权行奉义校尉的职务。
没过多久,汉皇朝以孙策进贡为由,派遣使者刘琬加锡命。
刘琬对人说:"我看孙氏兄弟虽各有才秀明达,但是估计在官职上不得善终,唯有这个中弟孝廉(指孙权),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是最长寿的,你们可以试试去认识他。"
果不其然,孙策26岁死,三弟孙翊、四弟孙匡,都死得很早。
年少继位,哭未及息
建安四年(199年),孙权跟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击破之后,又跟随孙策进攻黄祖,交战与沙羡。
吉米:也就蹭经验,中间差点害死周泰和自己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伤重临死,把军政大事托付给孙权,孙权痛哭不已。
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这是哭的时候吗?即使周公所订立的丧礼,他的儿子伯禽也没有遵守,并非他想违逆父训,只是由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而已。况且如今奸诈犯上的人竞相角逐,豺狼当道,你却要发泄个人的悲痛,顾念礼制,不啻在打开门户,招引盗贼,这样作并不能说是仁啊!”
于是改换孙权所穿的丧服,扶他上马,外出巡察军营。
此时孙权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而且这五郡的边远险要之地尚未完全归从,而天下豪杰英雄各州郡皆有,作客寄寓的士人,则以个人的安危随意去留,君臣之间没有建立稳固的关系。
张昭、周瑜等认识到可与孙权一起成就大事业,故此甘心服事于他。
曹操上表奏请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驻守吴郡,派使丞至会稽郡行文书事。
孙权以太师太傅之礼对待张昭,以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军统领兵卒。
广招贤能,礼聘名士,鲁肃、诸葛瑾等于是做了他的幕僚。
他分遣部署诸将,镇压抚恤山越族,讨伐那些不服从者。
一开始孙策上表任用李术为庐江太守,孙策过世后,李术不肯听命于孙权,又大量收留叛逃的人。
孙权给了送信给李术要求交出叛逃者,李术回复说:"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
孙权大怒,于是向曹操告状:"李术凶恶,轻视、违反汉制,残害州司,肆虐无道,最好将他快快消灭,以此警示其他有异心的小人。
现在我想要讨伐他,为(公)国(报)除(私)害(仇),此天下大义。
李术肯定会害怕,又会用歪理邪说向您求救,到时候希望您不要听他瞎逼逼。"
于是同一年孙权就举兵攻打皖城(庐江郡治所所在县),李术闭门自守,向曹操求救。
曹操不救,之后李术城中粮食缺乏,人们都吃土。最后孙权屠了皖城,斩李术的头颅首,将他余下的部曲三万多人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建安七年(202年),孙权的母亲吴氏去世。
吉米:所以说,也没有什么甘露寺、吴国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