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全面从严治党 “最后一公里” 的践行者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壮阔征程中,基层干部身处前沿阵地,承担着将党的各项政策和纪律要求落实到千家万户的重任,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 “最后一公里” 的关键践行者。这 “最后一公里”,既是政策落实的 “神经末梢”,更是联系群众的 “情感纽带”,基层干部的作为直接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
一、基层干部是政策法规的忠实宣传者
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从中央层层传递,最终要被广大基层群众所知晓、理解和遵守。基层干部凭借与群众紧密接触的天然优势,成为政策法规宣传的主力军。他们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样的形式,如村民大会、社区宣传栏、入户走访、线上社区群推送等,将党的纪律要求、廉政准则等内容向群众普及。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基层干部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围坐在一起,开展 “廉政小故事分享会”,将党纪国法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让村民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廉政教育。又如在城市社区,社区干部通过举办廉政文化节,以文艺表演、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居民宣传全面从严治党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基层干部不仅让群众了解到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决心和举措,更在无形中增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基层干部是纪律规矩的严格执行者
基层干部的工作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民生保障到项目建设,从土地审批到公共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面临各种利益诱惑。然而,他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矩,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在扶贫工作中,基层干部负责贫困户的识别、帮扶措施的落实以及扶贫资金的发放等关键环节。他们严格按照扶贫政策标准,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众得到扶持。同时,对每一笔扶贫资金的使用都进行严格监管,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规行为,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在基层工程项目建设中,基层干部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不插手干预工程建设,坚决抵制施工方的贿赂行为,确保工程项目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顺利推进。正是因为基层干部对纪律规矩的严格执行,才保证了基层工作的有序开展,维护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
三、基层干部是廉洁风气的积极营造者
基层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当地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廉洁自律的要求,能够在基层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一位优秀的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秉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华享受。在与群众交往中,坚决拒绝群众的礼品礼金,秉持 “一碗水端平” 的原则处理事务。在他们的影响下,身边的同事、周围的群众也会逐渐受到感染,形成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的价值观念。同时,基层干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廉政文化活动,如廉政书画展、廉洁家风评选等,将廉洁文化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让廉洁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通过这些努力,基层干部为全面从严治党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使廉洁风气在基层蔚然成风。
四、基层干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尽管基层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复杂,基层干部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和工作压力时,容易产生思想波动。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干部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限制,在理解和执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法规时可能存在偏差。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廉政专题培训班、开展线上廉政课程学习、组织实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不仅要发挥上级部门的监督作用,还要充分调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此外,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合理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基层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 “最后一公里” 的践行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以实际行动将党的纪律要求和廉政理念传递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为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贡献着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干部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