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男孩。二战时期的德意志扩张是这部电影的背景主题,政治的元素抛开,就来看看人本心的问题好了。
Friedrich可能是表面上看最为勇敢的一类人,他有着和父亲截然不同的对于世界或者浅显地说对于政治、对于纳粹的认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而一次偶然的拳击比赛给了他这个契机。他在仅仅需要打出最后一拳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或者更准确的说:在犹豫中没有做选择。这和他影片最后的放弃是不同的。
Friedrich真正的动摇大概在那次搜山任务射杀没有任何武器的苏联孩子,尽管受了巨大的触动,但纳粹是他背后的整个体制,为元首抛头颅洒热血是禁锢在头脑深处的信条,不仅仅是口号,所以当这种信条和内心中保有的人性发生冲突的时候,他的认知是破裂的。
当自己的好友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时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朋友在冰面以下渐渐消逝的人影,Albrecht朝他轻轻摇头,Friedrich倒在雪地之中放声大哭,人性所带给他的冲击要远远胜过了体制,这时候他的认知真正地碎裂掉了。
最后Friedrich的那场拳击赛,如果他表现地足够优秀,他可以拿到奥运会的机会,他的人生轨迹也许就会完全不同,但这时候的他其实已经不再动摇了,就仿佛对手的拳头击打在他头部造成的眩晕和麻木一样,使他能够跳脱出自己的身躯,也就逃离了体制,以和我们一样的旁观者的姿态来看这场比赛。看着他倒在地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眼睛渐渐闭合,旁观者的我们都知道,他心已决。他做了选择,而他的选择就是放弃挣扎。
离开的那天,大雪漫天,Friedrich回望这所学校,这个他以为的梦想启程的地方,他的心中不再有不甘,因为看透了真相,他的勇敢就在于,看透了真相后选择正视自我而不是自我欺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