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江南的美,是一幅山水墨画,临摹之人不知画中意,却愿为画中人。
姑苏自成诗意,文人墨客挥笔洒诗,不可计数。
初到姑苏,总要去一趟七里山塘,与小巷小街邂逅。初进山塘小街,白砖粉墙上的“我在苏州,很想你”直扑入眼,让人霎时间顿感愉悦。心情愉悦之余,忽偶一轻舟沿河穿行而过,乏起阵阵波纹,舟上游人相视而言,甚为欢乐。
侧目而视,溪河碧波粼粼,不见终点。山塘的水,果真碧绿。沿小街直走,穿过狭小小径,一条明亮宽敞的古色街道迎面袭来,斑驳陆离的石砖整齐镶嵌于中,宛如千年古迹。前后直视而开,朱彤色的砖墙,浅赤色的屋檐,连绵开来,一砖一瓦,都是陈迹。
朝古街里面走,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古装,丝绸瓷器,也可以去楼阁上闲听歌舞小曲,也能吃到流传已久的东坡肉。古街中央,有个小间作坊,熙熙攘攘,颇为热闹。走进一看,缘是小吃饭店,顿时感念江南民食多以甜食为主,便点了一份“东坡粥”,果不其然,香浓粘稠,甜甜的。
午后的山塘格外的热闹,恰逢周末,游人聚集,门庭若市,山塘河更是重重轻舟,漫水而行,惬意非凡。
姑苏的水,不止山塘的碧波粼粼,同里的水,更是碧绿如翡,蜿蜒十里。相遇同里,若不乘船泛舟,必不能感受姑苏水乡之风韵。
同里古镇,巷陌交通,鸡犬相闻。
晌午的同里,温和湿润,不胜炎热,故而游人接踵而至,平静的古镇开始沸沸扬扬。趁着恬静而舒适的午后,与路人一起组团开始了乘船泛舟之行。同里的水,汇流成渠,交错纵横,故而乘船可以穿梭古镇的内环外围,尽赏古镇全景。
舟船缓缓而行,河畔两岸枫树挺直高参,撑起绵绵树荫,枫叶漫天飞絮,宛如渐入深秋,又像是欢迎客人相遇同里,船桨戏水,更是乏起阵阵涟漪,让人倍感恬适。河岸两旁,茶馆饭店,袅袅炊烟,更有人家手挽衣物,岸边洗刷,相言甚欢。江南生活,真不愧为人间烟火气。
同里的桥,也自成一派,每遇河道分叉而流,总能遇到它,弧月型的,平整型的,造型巧妙,宛如天工之作。盘西而出,莲花盛开,摇曳生姿,艳丽鲜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也不知是不是同里人家偏爱莲花,瞭望而去,十里莲花,连绵不断。
同里的美丽恬静,不止其水深邃,其人家屋舍也独具特色。自古以来,江南一带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苏州的同里自然也位列其中。同里的名人屋舍自带文人气质与人文精神,其常没入小巷之中,或许与其求学问道,学而优则仕,仕后而退隐戚戚相关。其屋舍多数为古老而颇带神韵,每家都设有中庭,与长空具为一色,过中庭则为迎客主堂,檀木座椅,四位一列,相对分布,堂上为家主之位,处龙亭之首,尽显威武之鼎,其后便为后院,亦为后花园。
同里的屋舍后院尽显园林造景之美,美池荷花,假山叠石,亭台楼阁,白墙碧瓦都不足以尽言之。其园林诗意造景迎合人文,山水之意,又阐之儒学,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已。
同里古镇,千年生生不息,名人故居,数不胜数,因而我便随意泽其一二游览,待日暮之时,便离去。
姑苏的水乡确实让人流连忘返,陶醉不已,但姑苏的古与静,如同长空星辰漫长而安静。
来到苏州,其千年古韵的气息如一条时代脉络,指引我们走向过去。走进苏州博物馆,琳琅满目的陶瓷细绸,巧工绚丽的民间手艺品,集大成者的诗词绘画等等迎面而来,这是千年苏州的真实写照,一座博物馆,半部苏州史。
博物馆的外围,有一旁白处,那里是雪白的苏州,又是墨绿的姑苏,雪白得像天鹅,洁白似玉,墨绿得像明珠,绚丽而不庸俗。走进去,长廊瞳外,竹林戏谑,摇曳飞舞,挽一七弦琴,奏一高山流水,怡然自在;过长廊,亭台高阁,碧波粼粼,看那碧水蓝天,共长天一色,乃是绝美,若长诗一篇,必浩然万物;过竹林亭台,山海破天而出,水墨浑天一成,席地而坐,水滴鸟鸣,宛如星辰般寂静。
苏州博物馆的静,是一池,一色,一物,一人。
姑苏,名扬四海的不是碧水长空,不是枫桥夜泊,更不是流水人家,恰恰是其自诩非凡的园林风景。
与苏州园林结缘,当数中学之时。犹记得,当年书中有一篇文章专门为苏州园林而作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自此深入骨髓。上大一的时候因偏爱古典建筑,更喜苏州园林之美,故主修了风景园林设计,从此更对苏州园林百般酷爱,迫不及待游历一番,赏尽园林之胜景。时光流逝,大二暑假如期实现了苏州园林邂逅之行。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典范之作,是我园林之行的首站。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百园中造园最大的园林景区,当日游人呈排山倒海之势,人流多到让人窒息,时隔今日虽其轮廓已经模糊不清,依稀记得其大致可分为前中后三大段。
前面是桃园杏花的种植地,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中间是一荷花池,满池的荷花绽放,艳丽无比,后面则是长廊走道,交错纵横。跨过古朴的门槛,通过宽敞的U型长廊,连片成林的桃花杏园便浮现入目,谈谈花香,随风飘扬开来,闻者皆醉。正直开花季节,满园花颜,姹紫嫣红,美得让人沉醉。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过了杏园,一池荷花映入眼帘,惊艳而芬芳,人们纷纷围而观赏,拍摄留念,荷花池旁两侧,亭台高阁,古香古色,已是座无虚席。荷花池蜿蜒泓长,像一湾弧月,其中央有一石栏长廊,站在其上,荷花池可一览无遗,因此游人纷纷在此停留拍摄,以致水泄不通。
过了荷花池,就是长廊走道了。绵绵而下,似断又未断,白墙青瓦,飞猫走檐。这长廊,高低起伏如同山峦走势,五十步设一厅,以供休息,一百步九十度转角,随后又为长廊,连绵下去,直到淹没于荷花之中。
长廊依池而建,连绵下去,曲折迂回,又居于树荫之下,颇显幽静,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较为贴近。或许,荷花是姑苏的挚爱吧,拙政园内每遇一池,便有荷花盛开,也仅是荷花。园内的后面更是荷花的欣赏之所,连绵不断的艳丽荷花,向阳灿烂而开,如芙蓉般娇艳,连绵不断的还有柳树,低垂戏水,恰似与荷花争朝夕,赴明月。
如果说拙政园以其荷塘月池,长廊高阁闻名,那狮子林则以其假山怪石,精美庭院而扬名。
狮子林虽没有拙政园那般宽大,但其庭院造景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走过大门,九狮峰庭院赫然在目,院内花盘随白墙而膝,与白墙相辅相成。九狮峰位列中央,三头六臂,形态各异,我仔细数起,尽然不到九头,甚为惭愧。九狮峰两侧,皆庭院相依,大小各异,一侧院内主要以陈年珍品展品示人,雍正华贵,精致华美。另一侧则亭台楼阁傍水而立,长廊围池而环,池内荷花盛开,群鱼漫水,应为休闲之所。
择院落一角而出,穿过白岩长亭,狮子林的后花园便到达了。狮子林的美便藏于此间中,傍池而立的楼阁长廊,呈弧月型,此处作为观景台已是座无虚席。荷花池中,坐落一亭台高阁,南北横贯,如池中舟船,如池中孤岛,傍水而挺立,清水萦绕。身处亭台之中,假山荷花,碧水鱼群,尽收眼底。
假山是一个独特之所,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回环曲折却层次分明。每行走其中,通幽而不知所向,迂回而不知所踪,取左池而进可达右池一侧,取右池而进则可达假山之顶,其洞百出,如蚁穴般四通八达。假山之下,水池萦绕,喷而涌出,如翡翠般碧绿,如白芒般洁白。站假山之上,可见杨柳戏亭,婀娜多姿,可见片片朱瓦,宏峰堆彻。
狮子林之景,是假山水池,又是庭院楼阁,行于其中,多多陶醉。
姑苏的园林,静谧幽然,令人向往。其实,江南姑苏的美,在暮霭之后更加绚丽。
姑苏寺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塘的夜晚,皓月倒影,灯火通明。泛舟直下,水波涟漪。
清风入帷幕,秀水映光影。
两语恰奇谈,孤舟竟相闻。
游过明阁楼,灯澜蹒跚,欢声笑语。见那俊俏公子,俏丽孩童,围而成群。停岸一看,只见女子玉露白皙,花容月貌,花彩锦衣上杉,蚕锦细纹罗纱,彩绸飞天,翩而起舞,惊艳绝伦,原是歌剧演出。灯光四溢的明阁楼处,熙熙攘攘,有灯彩勾栏,有水中月桥,有杨柳枫树,有童声笑语,只那孤舟,在欢声笑语中缓缓驶过拱桥,月影弧身,与轮月作伴,与翔鱼戏水。
其实,姑苏的美,还有雨中的美。每逢细雨蒙蒙,滴答甘露如清泉幽笛,动听怡人。每逢大雨滂沱,洼池水满,如明镜般透明无比,宁静自在。
苏州的古城与新城泾渭分明。站在寒山寺上,一边是高楼林立,直插云端的现代都市,一边是朱檐碧瓦,流水人家的千年古城。
走到苏州,穿越古今时代的时空界限,着眼未来,回眸过去。时代的脉络,让人茫然,让人沉醉。
古有诗仙太白,诗情妙笔,行走天涯。今亦有吾,笔墨为剑,记录路上的风景、旅途的浪漫。
诗和远方,作伴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