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饭或者不配合吃饭,吃饭的时候边吃边玩,一顿饭要吃好久,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多方面咨询,大家比较认同的做法是尊重他的选择,同时,学会正确使用自然结果。
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了自然结果教育法,这个方法经常被用来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也在他的《孩子:挑战》一书中说过:
“利用自然结果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
饭点到了,孩子如果不吃饭,无须威逼利诱,无须气急败坏,心平气和地告诉他:
你现在不饿,不想吃饭可以,
不过要提醒你,
今天下午(或晚上)我们都没有水果零食吃,
只能等到晚饭(或第二天早餐)才有东西吃。
(注意:不要双标,我们也不要吃水果零食)
结果显而易见,孩子肯定会饿。
也许会向我们求助,这时请你坚定立场,但也无须刺激孩子说什么:不吃饭,现在饿了吧……(这一点尤其要注意,孩子可能会想尽办法说服你吃东西,甚至包括撒泼打滚,今天刚刚经历了一场)
这时我们只需温柔地安慰他:知道宝宝饿了,可是我们都没办法,只能等下一顿饭哦。
最终,孩子会明白:不吃饭的自然结果是饥饿和不舒服,而吃饱饭的自然结果是满足和舒服。
下一次,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吃饭。
整个过程下来我们的态度十分关键:不带责骂,不带威胁,只需平静温柔说清楚就好,用樊登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温柔而坚定”。否则孩子会感觉我们是为了惩罚他而让他饿肚子。结果只会比之前更糟。
让孩子吃饭,本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要把它复杂化了才好。
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的个体,不把我们个人意愿强加于其身,尊重他们的同时,也弥补被我们忽略的细节,科学喂养。
相信孩子,相信自己,一切和孩子吃饭相关的琐碎,都不是问题。
同时,我们每天也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太空时间,与孩子一起分享美食,把时光镌刻进一餐一饭里。
无论走多远,最终也只是为了回家,回到餐桌前,回到孩子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