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
机会永久有,尤其在中国。
关键是想明白一个问题:你给什么人提供什么服务?这个问题别人没法替你回答。——王兴
我是这么理解的:
「你给什么人」—认准买家
「提供什么服务」—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从而满足买家的需求
「机会永久有」—搞明白前面两个问题,就都能赚钱,并且能赚到钱——这就是赚钱的思维
你看,营销的思维和赚钱的思维,不是很符合吗?
关键是这句话「这个问题别人没法替你回答」,那么我来尝试一下回答——
我们先看看实际操作,大家都是怎么干的?
敏姐,我想开个火锅店,因为我家里有祖传的底料,你觉得现在实体店还能做吗?
敏姐,我是做瓷砖的,想在建材市场开个店铺,你觉得现在实体店还能做吗?
生完孩子后,我去做了产后瑜伽,发现真的对孕妇身体恢复很有帮助,我想帮助更多的像我这样的人,但开实体店费用太高了,线上怎么开始.......
接下来开始行动......
研究线上用户增长——双微一抖+社群营销+社交电商....
研究线下用户增长——找资源、找渠道,找异业联盟......
一通投入之后发现,要么用户根本不买账,粉丝很少,客户不登门;要么就是做的很辛苦,只赚了个「老板」的风光,却没赚到啥钱,还有苦说不出;
你看,实际操作往往很多人都做反了,什么意思呢?
其实,我跟你们一样,开始赚钱的时候,运用的是SD模型:供给(Supply)→需要(Demand)
但是我上一篇<聊聊营销思维1>讲的思维方式不是这样的,是先「认准买家」,包括狐狸、恋人、老板......,是他们的需要啥,我们才来打磨产品的,还记得吗?
所以赚钱的思维是DS模型:需要(Demand)←供给(Supply)
哈佛大学著名的市场营销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Levitt)曾告诫他的学生:
“顾客不是想买一个1/4英寸的钻孔机,而是想要一个1/4英寸的钻孔!”
什么意思呢?
之前的模式:供给→需求,你手里是先有了「钻头」,有了「瓷砖」,有了「火锅底料」,有了「产后瑜伽」这些产品、念头,然后找资源、找渠道,找匹配这个产品的买家=需要「打孔的」。
你脑海中的『买家』实际上是『渠道』,是为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念头解决销路的渠道。
这种赚钱的方式,不是赚钱,是「赌」——赌自己能找到。
那么,
真正的「买家」是什么呢?
首先,是你想赚谁的钱?或者是你手里有什么资源——用户群体?比如宝妈,中产女性,职场小白,大学生就业人群,想做副业的,想投资基金定投的等等。
这个「谁」=「用户」,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或他们消费是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而这些问题有人解决了吗?怎么解决的,解决的好吗?如果是你,你想怎么解决会更好,然后再研发产品,提供给他们——
比如,如果你手里没有「钻头」,就不能赚「买钻孔」用户的钱吗?
当然可以了,你可以提供上门打孔服务呀,这不就是王兴说的「给什么人提供什么服务」嘛!
所以「钻头」这个产品只是「问题解决方案」的手段、工具、呈现方式——在之前文章中<创业&赚钱5>和<创业&赚钱6>里,我写过的二类医疗器械及民宿都是一个道理。
其次,借用俞军老师的对「用户」的定义,「用户」不是人,是人的某一类需求,是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
什么是特定场景下的特殊需求呢?还记得麦当劳的奶昔是如何发明的吗?
当时麦当劳发现了一个产品使用的特殊场景:为什么用户经常在开车时吃冰激凌?后来经过调研得知:
冰激凌热量高,抗饿,
不用两只手,腾出一只手好开车
但是冰激凌的销量却不是很高,有需求,但卖不好,为什么呢?
如图:
换做你,开了这么个早餐店,你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有,就赚钱了。
所以奶昔就诞生了......
然营销思维是什么呢?
营销是“外无界,与时空竞争;内无心,以用户之心为心”:外无界——营销是无中生有内无心——营销是没有自我
好吧,没有自我十几年了,终于在年前年后的,把自己找回来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先有了自我,再能做到没有自我的,以用户之心为心,那将是事半功倍的。
这是我兜了20年的圈子终于明白的道理。
题外话,昨天还跟朋友聊天呢,赚钱真的不难,应该这么说,赚钱的难度真的没有做自己的难度高,真的没有活出真实的自我难。
而如果活出真实的自我,再去赚钱呢,不仅不难,而且不累。
唉,你们咋就不相信呢,嘿嘿。不过话话说回来,信不信是自己人生的选择,我呢,还会继续跟大家分享——由于没做真实的自我,而在生意上,创业上遭遇的坎坎坷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