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即自我燃烧型的人。
借外力,点火就可以燃烧的人;
借外力,点火也燃不起来的人;
无需借力,自己就可以主动燃烧的人。
公司不需要不燃型的人,希望大家都成为自燃型的人,至少要成为可燃型的人。
作为组织而言,不欢迎不燃型的人,因为他们自己冷若冰霜不说,有时还会夺走周围人的热量。
能做成事情的人,他们不仅自我燃烧,而且其能量还可以与周围人分享。他们富于能动性和积极性,不是别人说了才干,不是等上司来了命令才动手做事,在别人吩咐之前,他们就主动带头行动,成为众人的模范。
旁人看来你很辛苦,但你自己根本不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方法。
痛苦,会生出喜悦。
“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面。两者之间是因果循环的关系。
我正在干一件了不起的工作,从事这项职业是我的幸运。这样的话,对工作的看法会自然地发生变化。
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发挥自己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
诚实的、认真的、拼命地工作——这话听起来平凡无奇,但就在这平凡的语言中隐藏着人生的真理。
人类走过的历程远远长于国家的历史。首先有人,而后才有国家。国界消失,文化和历史绝不会随之消亡。
随时都要扪心自问,判断的基准是不是放在“作为人,这么做究竟对不对?”这一点上。
才能是上天禀赋,个人不过借以磨练。自己的才能用来为“公”是第一义,用来为“私”是第二义。我认为这就是谦虚这一美德的本质所在。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
“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俸禄。”(西乡隆盛)
就是说,有功绩的人予以金钱奖励就行了,重要的领导职位,一定要人格高尚的人来担任。
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他所著的《呻吟语》一书中明确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这三种资质按顺序来排就是:人格、勇气、和能力。
德不配位,就会出大事。
干了坏事的企业领导面对新闻记者,只会说,“真不该发生这样的事”、“一定防止再次发生”等千篇一律的敷衍话。惊慌失措,或掩盖搪塞,或推卸责任。他们没有正视现实、承担责任的勇气。
连号称社会大众的领导者都是这么一副模样,现在的孩子们既不信任更不尊敬大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之心、内省之心、抑制自我的克己之心、坚持正义的勇气、持续自我磨练的慈悲之心——牢记并坚持“正确的为人之道”。
要走人应该走的正道。
有人或许会嘲笑,正因为我们大人并不遵守小学生也懂的起码道德,今天的社会价值观才会如此混乱动摇,人性才会如此扭曲荒废。
发展经济与天地为人并没有冲突,纠结的,是人的短视与私欲。
带着比呱呱落地时稍稍美好的心灵告别人世,这就够了。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人生体验,像砂纸一样砥砺我们的心志。
六项精进,作为磨练心志的指针: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 谦虚戒骄;
3 天天反省;
4 活着就要感谢;
5 积善行,思利他;
6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南无、南无,谢谢!”
无意识中,都会脱口而出,在我耳边回荡。
这句祈祷的话语,已经超越了宗教、宗派,融入我的血肉,已经成为慎入我内心深处的“心灵的口头禅”。
——稻盛和夫《活法》|911读书笔记02
2017/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