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37期,王萌,坚持分享第7天。
一口气看完了《消失的孩子》前8集。看着袁午由一个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变成一个赌博、啃老、藏尸的中年废物;看着他从父母的骄傲沦为父母的负担;看着他从“别人家的孩子”变成别人眼里的“怪物”,我的内心感慨万千。都说,教育是因果,父母是因,孩子是果。每个孩子的命运,都能在家庭教育里看见端倪。而袁午的悲剧,再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教育真相:孩子的成绩不是父母炫耀的资本。
这部剧的原著里有这样一段话,说得特别贴切:如果只用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袁午的学生生涯完全可以用璀璨来形容。不止如此,这阵耀眼的光芒一直波及袁午的工作和婚姻,直到母亲去世,瞬间熄灭。学生时代的袁午,一直都活在“学霸”的光环里。身边人的夸赞和羡慕,父母的得意和宠爱,名校带给他的优势,让他的前半生过得轻松、顺遂。可是,走出校园,走进以能力分天下的社会后,只会考高分的袁午被同事边缘化,被领导打击。被“众星捧月”惯了的他,受不了工作以及生活带给他的挫败感。母亲意外去世后,他也失去了最强大的倚仗。于是整个人就像失了魂似的,颓废不堪,甚至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成了一个只会“啃老”的废物。
《教育可以更美好》中有段话说得特别好: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是学霸,今后就一定会大有所为。更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只是一个‘中等生’就盲目下结论,说这孩子今后没出息,只能擦皮鞋。事实确实如此。雷海为中专毕业,做过电工,干过服务员、礼品销售员、外卖员,却打败北大硕士,成为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深圳女孩古慧晶,考不上高中,直接去读职校,却拿下了全省汽修大赛冠军,并收到了中央广播电视台的邀请去参加《非常6+1》。他们不是我们口中的学霸,更没有名校光环,但他们凭借自己的特长、热爱和努力,同样为自己搏出了一片锦绣天地。
所以,为人父母,我们一定要有一份清醒的认知:成绩,从来不是父母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评判孩子未来是否有出息的唯一标准。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也许会让孩子耀眼一阵子,但并不能让孩子耀眼一辈子。没有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与世界相处的能力,一切教育都会变成一场徒劳。《小王子》里曾讲过这么一段话:人类最深的情感,从最大的喜悦到最深的痛苦,都源自于‘关系’。一个人处理各种关系,与他人相处的社交能力,直接影响到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学会适应社会,处理关系,才是我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从来不是为孩子规划好一生,而是帮助孩子锻炼出一个强悍的自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功的离开父母,独自翱翔。最危险的教育就是,无微不至的爸妈,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娃。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的人生,狠心让孩子尝尽该尝的苦,熬过种种艰难,孩子才能有底气活出自己,有实力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