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标准的熬夜达人。当家人朋友叮嘱我早点睡觉的时候,我总用“我说不定会成为一个作家,因为作家总睡得特别晚”这样的论断来搪塞过去。
甚至有朋友在微博看到“十点之前不睡觉是不要脸,十二点前还不睡就是不要命了”的时候还会艾特我。我总是不以为然。甚至还用“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这样的话来打趣他们。
自己一个人待在家的时候,经常十一点钟打开电脑写稿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最有灵感”这样的话我一直信奉了九年。我所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凌晨写出来的。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十点钟,本末倒置,那样的日子过了好多年。
后来,我发现我的脸部出现了红血丝,并且越来越明显,气色越来越差,二十岁出头的我的皮肤竟然还没有我快到五十岁的妈妈的皮肤好。
我心急如焚,妈妈陪我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仔细检查了我的脸,在病历本上写了一大段话。然后一字一顿的对我说说,“姑娘,熬夜了吧,你的皮肤状况告诉我你的作息非常不规律啊。”我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妈妈无奈的看了我一眼。
医生接着说,“熬夜带来的影响现在暂时只体现在你的皮肤上,如果你依旧熬夜,那么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循环。你可别不当回事儿啊。”
妈妈在一旁数落我,说“天天让你早点睡觉,你就是不听。身体坏了怎么办啊。”我拿着医生递给我的病历本不做声,心里着实被吓了一跳。
(二)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28岁网易女编辑离世,生前劝媒体人别熬夜”的文章刷爆网络。
作为媒体人的她经常熬夜加班,导致疲劳不止最后不幸患上癌症。她也曾抱怨过繁重的东西,但是没有为此进行一点改变,这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事实上,不仅仅是媒体人,熬夜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些人熬夜为了学习,有些人熬夜为了工作,还有些人熬夜只因为放不下手机和网络。
大多数人认为,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早点睡”,但熬夜久了一定会影响健康这是无可厚非的。
“健康”的分量很多人体会不到,但是一旦体会到,代价真的太大了。
钱没了可以再赚,事情没处理完可以明天再安排,但是健康没了就是真的没有了。
很多患者因为作息不规律而患上各类疾病,在确诊后的后悔和自责已经于事无补,当医疗技术变为无能的废材,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像健康一样在一瞬间剥夺你生活里所有的乐趣。
总有人认为,晚上工作效率高,熬夜的时候万籁俱寂的感觉特别适合工作、学习和写作。但真的不是这样。
(三)
当你深夜奋笔疾书,烟酒咖啡不离手的时候,想到世界都入眠了,自己还在工作一定觉得成就感爆棚吧。
但想想白天的时间呢,想想别人都在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你在忙什么。
因为前一天熬夜所以第二天一觉睡到中午,醒来刷个朋友圈,再刷个微博,磨磨蹭蹭吃个午饭,哎呦“食困”来了挡不住啊,中午再补一觉。一睁眼太阳已经落山了,跟朋友出去撸个串压个马路,跟朋友道别之后回到家,泡杯咖啡,电脑摆好,开始“头悬梁锥刺股”。你被自己的努力打动,一边熬夜一边为自己的精神点赞。
别傻了。你这样颠倒黑白,本末倒置,天天都在倒时差,你每天努力的时间不还是那一点点吗?
你别忘了,这个世界上拼的从来都不是熬夜,并不是谁熬夜熬的久幸福指数就会蹭蹭上升啊。你去面试一家公司,面试官才不会问你“你每天熬夜几小时”;你交了一份设计作品给上司,他从来不会说“熬夜出来的作品就是好”这样的话吧。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拼熬夜,拼的是真本事,拼的是效率。同样多的时间里,谁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工作,谁就赢了。
(四)
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参加了这个社团那个学生组织,都没有时间好好看书了,是不是应该推掉这些影响学习的杂事?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一个优秀的人拼的从来都是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把琐碎的时间捡起来好好利用,是每一个优秀的人的常态。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婚姻期限为七年,你同意吗?也就是说,每一次的婚姻都为七年,七年之内你们是夫妻,当七年期满,你们觉得彼此之间没有续约的必要了,那么婚姻就到此结束。
我一开始对于这个辩题是持反对意见的,直到听了颜如晶的发言。她说:
当一个东西被设定了期限,你反而会更加珍惜。因为你知道终有一天会失去,所以你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倾其所有的付出努力。
这段话改变了我的立场。
细想想,给你三个小时的时间去整理一份材料,你反而会走神。如果只给你二十分钟,你却可以完成的很出色。
所以很多工作或者学习,并非需要熬夜。只是你消耗了太多白天的时间,而利用夜晚这个时间来弥补白天所浪费掉的时间,进而弥补你白天吊儿郎当的态度所带给你的愧疚感。
所以,醒醒吧。别再因为熬个夜就把自己感动了,白天能做完的事都留给晚上,这是行动力差和自制力差的表现,真的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由此可见,熬夜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体现出你工作和学习上的能力不足。当你白天游手好闲想把工作一股脑丢给晚上的时候,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拼的不是熬夜,而是效率和本事。
文章原创/图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