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师很有耐心地帮我解答了机器制造商品时价值的体现。戴老师和我说“机器也是人通过劳动生产的产品,机器制造商品时,会有一部分的劳动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当时,我听完戴老师的解答后,一时半会也是似懂非懂,但是因为想着可能考试需要也就记下来了。后来到了大学才慢慢地想通了“原来机器折旧就是向产品转移劳动价值的过程。”
说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定义之后,还和同学们讲了货币。
政治经济学的货币与金融学上的货币定义有所不同。在政治课程时,货币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一般等价物,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
货币定义的讲解,戴老师是从商品的交换历史开始切入的。在最开始的时候,人类还是在原始社会,大家一起打猎采野果,得到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所以不存在交换的行为,也就没有商品,更加不存在货币的概念。
后来,大家的生产力提高了,打猎或者采野果或者生产的其他东西多了,自己部落的人分享不完,所以就拿着剩余的东西和其他部落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用自己部落多余的野果去交换其他部落的猎物。人类就开始进入了物物交换的阶段。
再后来,人类社会脱离了原始社会时代,出现了私有制,生活水平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每个人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自己或者家人的需要之外,还出现了剩余。人们就开始与其他人交换剩余的产品,商品交换从部落之间的交换转变为个人之间的交换,物物交换的行为更加频繁了。
紧接着,人们觉得因为物物交换不仅对方需要自己的商品而且自己也需要对方的商品才能完成交易,所以物物交换效率很低。如果只是很久一次那还好说,但是越来越频繁的物物交换占用了太多时间。所以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自己的商品交换成比较多人需要的商品,再通过比较多人需要的商品来交换自己需要的商品,这样就可以提高物物交换的效率。这种比较多人需要的商品就叫做一般等价物,比如贝壳。现在一般等价物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监狱中的香烟和方便面等。但是这种一般等价物还不是货币,因为还没有到达普遍接受的程度。一般等价物变为货币是出现了金银等贵金属之后,因为人们发现身上携带一般等价物比较不方便,直到发现金银有体积小、耐磨损、易携带的优点后,大家都普遍使用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随身携带,金银也就成为被普遍接受的等价物,变成了货币。
最后,人类社会出现了国家,统治阶级为了管理需要,发行了纸币,并与国家信用作为兑付的保证。但是,最初的纸币仍然与金银数量挂钩。比如有一两银子的实物就只能发行一辆银子的纸币。到了近代,由于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有限的金银数量已经不能满足交换的需要,金银正式与纸币脱钩,纸币开始以国家信用为担保,逐渐信用化,国家发行纸币的金额可以超出金银的数量。
讲完了货币的历史,政治课程接下来的知识点是货币的职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