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怒气冲冲地来到我面前,开始控诉同学的不公,流露出了自己的委屈。
面对他所描述的不公现象,那也仅是他的一面之词,我觉得他的一些看法也是有待商榷的。
当时我想立马“传唤”另一位当事者,让他们俩来个当面对质后,我再以“法官”的身份断案。
后来我转念一想,此刻小沈陷在情绪中,很多的认知也是不客观的,另一方的当事者也有情绪。把他们俩拉在一起后,虽然可以直接对话,我可以了解更多信息,但也容易让情绪更加激化,这样对事情的处理更不利。
我决定先处理小沈的情绪,等他平静下来再来处理刚才的矛盾冲突可能可以更客观更有效。
我凝视了小沈5秒,他也盯着我看,我在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声音:老师相信你可以有智慧地处理此事的。
对视完后,我拍拍小沈的肩膀说:“老师刚刚听完你的描述,感受到了你委屈的情绪,你确实不容易。那现在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一起来摘水果,这些水果就代表你的委屈或其他的小情绪。你闭上眼睛开始想象你来到了一个果园里,你可以任意地采摘水果。把水果采下来后记得放在了哪里,最后怎么处理了他们。你尽情地采,同时记得数一数采的个数,直到你觉得采够了为止。最后你预估一下你的采摘时间,再来和老师实际给你记录的时间对比一下看。”
当他听完我对他情绪的认同后,他倒也愿意玩这个小游戏。
在我的慢慢引导下,他闭上眼睛开始想象起来。一开始,他正襟危坐地坐在凳子上,几分钟后,他的脑袋开始左右晃起来。我也不知道他在他的想象世界里发生了什么,只是在一旁静静地陪伴着观察着等待着。
10分钟后,他睁开眼睛说够了。他说采了480个,总共用时大概20分钟。
然后我让他描述他刚才做了些什么事?
他开始娓娓道来,他说他一开始在他家门口的桃树上摘桃子,摘下一个放进边上的那个有点破破的箩筐里。后来又开始摘边上枇杷树上的枇杷,后来又摘李子。摘着摘着,感觉还不够,于是又跑到了邻居家边上的那颗大桃树下,开始仰着头在摘,所以我当时脑袋是不停晃动的。
在邻居家摘了一会儿后,我又开始绕到我家屋子后面的那片果园里摘桃子、梨子等。那个时候,第一个框已经满了,然后我又用了一个新的框装。
采着采着,我感觉我家园子里的水果还不够满足,我还想要桔子。可是我家没有桔子树,于是我身体突然一飞,来到了远方的一座山上,那里的桔子好多好多啊,然后我开始用箱子装。我采啊采啊,感觉桔子差不多了时,我抬头一看,山上还有柿子树,于是我又爬上去采。采了一箱又一箱,开始要用车来装,然后拿去卖了。
我听着他的描述,勾勒出那副画面,感觉隐喻的意思还是不错的。
我问他此刻的情绪怎样?他说他的愤怒不见了,他现在采了这么多水果,感觉自己很富足,所以很开心。
我对他赞赏了一番,帮他梳理了一下过程。原先是在家门口采摘的,后来不满足了,飞向远方寻找自己的理想,把这些辛勤采摘的水果卖了钱,很有经商头脑啊。这个过程很像你以后的成长路程。你现在在家门口上学学知识,以后要离开家到外地去求学,最后学有所成后或上班或做生意赚钱啊。老师感觉,未来的你肯定是干大事的,你想想看,你拥有的是漫山遍野的桔子树、柿子树。小子,好好学习,以后成就非凡啊。
在听完我对他的解读后,他竟然开心地笑出声来了,仿佛他此刻已经成为了一个大老板了。他原先低着的头也高昂起来了。
在他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时,我又把他拉回来了。你再看看,刚才你跟小杨之间发生的那点事,你现在有什么新的看法,打算怎么做?
此刻他的情绪是积极饱满的,他眼珠子转了一下说:“老师,刚才我们之间可能有点误会。其实吧,也没什么大事的。”
“你很棒,这么快就能转变看法了,果然不一般啊!”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