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后的初次见面
今天朋友来找我聊天,闲聊时问到我的室友都考的怎么样,然后又聊到了她和她的室友。
当初她们一个寝室4个人约好了一起考研。而最终的结果是:只有一个人真的走到了考场。一年的准备时间,大家的心都不是很稳定,又期待又紧张,不断准备的同时又不断的怀疑自己。相对于未知的考研结果,一份offer对大家来说毕竟是更稳定,更真实的。所以,他们四个里有一个人放弃考研,选择了工作了。另外两个人,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放弃的,我也不知道他们就要坚持到最后了为什么还放弃,而其中之一就是我的朋友。
考前的纠结和恐慌
聊天过后,突然想起,考试之前的那一两个月,每次遇见大家都会互相问:学的怎么样?另一方总是会很紧张的告诉对方自己什么都不会,都学不懂。到那时已经有很多人放弃考研,去选择更实际的工作了。
那个时候我们看到别的同学,一个个的都拿到了offer,很让人羡慕。因为感觉自己和他们一样辛苦,同样都付出了很多,每天都要学习很久很久,却不曾在自测中看出什么效果。那个时候大家都很慌,眼看着就要考试了,如果放弃的话就白白坚持大半年,可是如果坚持下去的话,考不上的概率又很大,岂不是又多白白浪费了两个月?身边好多人都选择去工作,他们已经开始挣钱了,可是我们还得硬着头皮管父母要钱买各式各样的考研教材、报昂贵的辅导班,实际上却不像父母以为的那样,自信满满,反而满心都是对未知结果的恐惧…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是在这种纠结中度过的。
内心的不稳定
再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朋友还有一些同学开始每天念叨:我已经准备好参加明年的二战了。每次遇见,我都会对朋友说,你一战都没有参加呢,就先不要想二战的事情。虽然嘴上这么说,其实自己心里面也慌的很,除了那些提前一两年就开始准备得特别充分的人,剩下的谁不都是一样?不过是有的人说出来,有的人埋在心里的区别而已。
听到这种想法后,我开始变得自私——因为我怕自己被那种思想打扰,所以每次朋友和我聊这种话题的时候,我都会强行打断他们,虽然感觉很抱歉,但是我不能让自己受到太多影响。一旦被影响到一点点,它就会慢慢的在心里面放大,就像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可怕念头总是会影响着你,你越想忘掉它,它的根就会扎得越深。
再后来,我甚至自私到不联系任何人,不过在最后考试的前一天,我给每一位朋友都发了最真诚的祝福。我希望自己好,当然也希望我的朋友好,假设她比我好,我会有一点难受甚至羞愧,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被我真正为她们感到开心挤走。
遗憾的现实
可是我今天才知道,我这个朋友根本就没有去考试。在我问她“那你现在开始准备二战吗”时,她告诉我说,她不想考研了。当时我有种深深的失落感,我为我的朋友遗憾。因为她“当初就做好了二战的准备”只是给自己放弃一战的一个借口。她说她自己一定会去考试的,可是“二战”这个念头,一点点的毁掉了她。
当初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说:不论如何,都会尽自己所能地勇敢面对。就算结果不尽人意,也会再接再厉,用自己的青春再次备战。有这样的想法,并真正的去实践,固然极其值得敬佩。可是毕竟时过境迁啊,对于任何人来说,哪怕短短的一年,变化都是翻天覆地的。如果像我的朋友这样,拿准备好二战当借口的话,我劝你还是免了吧,因为这样,你的信心和意志力会被这个借口消耗得一干二净,你会心甘情愿的在一站考试之前,就让自己处在一个非常放松的状态,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一战根本是不可能成功的了,这样一来,行为和心理的配合就会让这件事最终成为现实。
而在你觉得自己一战失败是意料之中的,并去准备二战时,更会发现:周围的人不是考上了研究生、公务员,就是有了不错的工作,甚至已经有了几次加薪。而你准备二战的同时要面对着这些来自同龄人的压力,更何况你就要毕业,到了该所谓的工作、该赚钱的阶段,此时你却还用着父母的血汗钱来投资自己。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可能成功,而是说因为你的一念之差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的话,代价就太大了,太不划算了。
真挚的提醒与祝福
所以我再次真心劝告看到这篇文章的考研朋友们。千万,千万,一次都不要让自己提前(指的是一战之前)去做二战的准备。这就像一个劝自己放弃的深渊,一旦陷入便被偷偷地消耗殆尽。等你回头,便会发现为时已晚。
2020年的考生们,一定一定要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