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货殖笔记 2023-12-29 16:47 发表于上海
今天是年内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转眼间,2023年就要画上句号,这一年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是艰难的一年。遥想2022年末,每个人尽管尚处在新冠病毒的洗礼之中,却都心中充满着希望。期待着2023年,生活回复常态,经济复苏,楼市回暖,收入增加,股票大涨,抑或是大展身手,开店创业建厂。然而,现实却给乐观主义者狠狠一巴掌。
经济疤痕击碎幻想。当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开始出现反复,经济学家们意识到,经济复苏并非如所料的乐观,疫情冲击的疤痕效应,还将持续地影响。我们在预测未来时总会不自觉地线性外推,过于乐观或者悲观。而经济的运转更像是复杂的黑箱,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人摸象。中金公司的十大经济预测最后沦为市场的笑柄,在我看来这再正常不过,在做出判断的那个时点,大多数人可能都表示认同。但经济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影响经济结果的变量无时无刻不在增减消长,预测的结果出现偏离是大概率事件。预测的对错是常事,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个对经济的认知框架,基于框架,根据经济变量的变化,来不断地更新矫正既有的判断,进而指导我们的经济决策。
迷茫焦虑与无力感。上半年,坊间热议裁员和就业,能成为社会热点,基础条件是经济下行压力下,人们的焦虑与共情。在经济高增速时代,每个人都觉得失业、降薪与我们很遥远,每个毕业的大学生都充满希望,期待着赶紧毕业,工作、创业、赚钱、买房、结婚生子。三年过去了,大家的想法完全变了,变成了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什么时候才能出人头地,更别谈生育。2023年,许老板进去了,宣告了草莽创业时代的彻底终结。我们回头反思,可能会发现影响我们命运的最大变量不是自己的才华与胆识,而是时代。人的成功与财富,固然有个人的努力,但必然无法摆脱时代的裹挟。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依然值得庆幸,庆幸没有生活在战乱年代(和国家),没有生活在物资紧缺才华无法施展的十年动乱时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当经济增速降档,不少人包括年轻人选择躺平,在我看来,躺平并非是什么贬义词。对于泯泯众人而言,这可能是更加合乎常理甚至理性的做法。过去水大鱼大,老板赚得多,员工分得多,现在演化成付出更多(内卷)边际收益递减(降薪、奖金递延)的不经济。因此,也不难理解社会上又出现的很多新现象,寺院庙宇挤满了前来祈福的年轻香客,品茶焚香、养宠物上夜校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抚慰不太安稳的内心。对神明的祈求,源自对未知的无力感,而正是这种无力感也让人们更早地看到自身的渺小,幸福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摆脱路径依赖,脱下“乙己长衫”。之所以会在当下出现焦虑、抱怨、 迷茫与无力等不适,正是因为我们既有的价值观或者方法论在被时代所挑战。以前按部就班地读书升学,就可以顺利成长成为新市民新中产,而大多数朋友的观念依然没有转变,沿着几十年被前辈踏过的老路走到毕业,却发现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我们大学教材多少年都没有更新迭代,知识内容早已完全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学历教育无非让我们学习了一套滞后的专业知识,已经远无法满足进入工作后工作的需要。一纸学历到最后可能真不如在抖音上装疯卖傻、口吐莲花、颜色擦边硬核赚钱。机制问题,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撼动或者改变,但我们可以脱下长衫,认真思考如何构建更有价值的知识体系和技能。
在天亮前找到阳光大道。从更长的经济周期看,经济的长期增长由科技革命推动。目前,我们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红利消耗殆尽,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将爆发的前夜。无论是个人还是投资者,拥抱时代趋势必然不会错。2023年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人震撼和惊喜之余,也引发职位被替代的担忧。未来AI或许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人的一个外部“器官”,打工人必须用AI来武装自己,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对于投资者而言,AI必然将孕育出新一批优秀的行业新秀,创造新的财富机会。当然,第四次技术革命涉及的领域不止于人工智能,但AI必然会像是蒸汽机、电力电报电话、互联网一样,极大地提升社会生产力,重塑人类的未来。
人类是乐观主义者的后代,悲观的族群早已在进化中被淘汰。刘晓庆和姜文主演的电影《芙蓉镇》中有句台词,“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后来被万科拿来当成了“房主不炒”背景下的公司口号,广为流传。凯恩斯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但我看未必,“死”的只有一部分,每个个体都应该在困境中蛰伏蓄力,“活下去”,等待和寻找新的机遇。
我喜欢雷军总的名言,“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2024年,我们期待美好的事情发生。
祝大家2024年万事顺遂,平安喜乐,多多涨停,好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