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不断反躬自省才能有所进步。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学》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立身的根本。
人很少省视自己。遇事怨天哀地,迁怒他人,很少从自身找原因。其实“自己”才是一切问题和困扰的根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提高了,一切才会迎刃而解。
夜深人静的时候,放下手机,合上书本,好好的想想自己: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该做没有做,哪些做的不得当。问问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来一场对话:找找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照一照自己灵魂的阴暗面。然后再想想自己以后怎么修正自己,怎样完善自己。
大概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经常做到自我反省。不能自省者,大多是芸芸众生,成为了碌碌之辈。因为不能自省,在红尘中往往会迷失自己,找不到心灵深处那个真正的“自我”,从而随波逐流,俯仰一世。相反,那些能够清醒认识自己的人,那些不断革新自己的人,多成为人中龙凤,世间俊杰。因为他们具有自省的品质,所以能够天天进步,不断进步。每天有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经年累月,终于质变,破茧成蝶。
在井冈山斗争的时候,毛主席是不善于团结他人的。他认为自己的那一套方法对,别人提的意见,他就不重视,也不去做深入的说服工作。他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别人不听他的就不对,对待他人态度也就生硬、不客气。以致于在选举的时候,很多人不站在他这边,包括朱德、陈毅也不赞成他,于是选掉了前委书记。但毛主席是一个善于反思自己,善于总结经验的人。显然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克服了自己的这个缺点,在遵义会议前夕,他就是在担架上不断说服张闻天、王家祥等同志,从而团结了同志,壮大了自己,取得了对博古、李德教条路线斗争的胜利,拨正了航向。
其实不一定非向伟大的人物学习。即使是身边的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可以作为镜子照鉴自己。有的人说话得体,有的人办事善于体会人心,有的人心态宽容,有的人思想积极进取,诸此等等。善于观察,善于向别人学习,见贤思齐,其实是反省自己,修正自己最有效的路径。总之一切以“修己”近是,不偏左右了。
醒来想了这么多,亦冀以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