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
“大家都是吃泡面,你要是加个蛋,就是会生活。”
在如今越来越快的节奏下,感觉每个人似乎都倾向于成为进攻型的生活选手——雷厉风行,以速致胜。
上班路上风急火燎地赶着公交车或地铁,在街边随手买了今天的早餐;中午和晚上,拿着手机打开APP,基本把公司附近的外卖都吃了个遍。
难得闲暇的周末,就算躺在床上,都有点被生活揉碎的无力感。一边感慨着时间过得真快,而后又靠着外卖和手机虚度了周末的假日。
“生活好没意思啊。”
基本上所有人都听过类似的话。
但生活真的没意思吗?
也许,只是活的人没意思吧。
上周和朋友去宜家的时候,朋友花了近百元买了一些香烛。
在我看来,花钱买这个似乎没啥必要——不能吃,也不能玩,只能看着烧,还不如用一百元吃个大餐来得实在。
但朋友对这些却乐在其中:
她定期每个周末都为自己买一枝花,还特地报名去插花培训课。
阳台被她收拾出了一个小角落,刚好午后阳光洒在上面,于是那方角落成为了她的“干花制作基地”。
每逢周末,她便变着法子捣鼓自己喜欢的食物,一边看菜谱试着味道,另一边用锅铲来回地翻炒着菜。
熟毕放在一个素色盘子里,加上摆盘的道具,再给自己倒一杯红酒。
等到做完菜,拿起手机给一桌菜拍个照片,放到“美食”的相册,一气呵成。
...
于她而言,生活并非一成不变的无趣乏味,反而充斥着些许仪式感与自我取悦。
好像给生活增添些情调,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在我看来,我是“过日子”,她是“会生活”。
她的生活,是充满生气的活着。
好像她就是,能想到给泡面加个蛋的人。
而不是害怕麻烦,过不好生活的人。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有这样一段对仪式感的描述: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而每一份与众不同,都尤为珍贵。
生活的仪式感,也并非千篇一律。
最近上映的《小偷家族》中,一群住在铁皮房子最底层的人物,哪怕房子脏乱差,但爸爸教儿子就着可乐饼吃泡面,不也是生活仪式感的表现吗?
现实令我们不得不去生存,而我们成为自己的救世主,便更需要学会让自己去生活。
这种仪式感,更像是对自我的仪式感。
它放大每一寸情绪,把每件事情都做成值得回味的纪念,把平淡无奇的黑白生活渲染成精彩纷呈的彩色影像。
村上春树发明了一个词汇,叫做“小确幸”。
他说道:“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他回答的“小确幸清单”,其实都是平凡普通的微小幸福。
有仪式感的生存,成为了生活。
对生活的热爱,成就了仪式感。
正是因为生活太平淡、太重复、太庸常,我们才需要用仪式感来激活我们平凡的人生。
仪式感使人们灰暗的眼眸中仍闪烁着一丝明亮。
哪怕被现实打击得灰头土脸,但对生活的尊重与热爱,却是每个人都能选择的温柔,不仅对生活,也是对自己。
热爱生活,总不会有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