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东西用来鼓励在读大学生,总觉得太忙没有心去写,或者是太懒不想去写,总之一直没写。直到昨天看了一篇一个在读大二学生写的独白,忽然之间说不清的感觉,不知道是感慨还是想起了曾经的自己。曾经的我,也是一个二流的大学,一个普通的学生,或者比二流更差的学校,或者比普通人稍微努力的我。
我再也不能继续延迟要写这么一篇文章。
本科学校很普通,除了大一课特别多,大二以后课特别少。大一除了上课之外有的人参加各种社团,有的人我在宿舍玩手机看泡沫剧,有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事实上我是这种人),有的人迷茫,别人干什么她也好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以我的生活为例,大概分为几类人,也是所有二流学校里一个缩影。
A类人从大一开始像很多人一样除了上课之外,还会参加班级活动,之后所有的时间,除了正常的生活以外,其他时间用来看比较畅销的网络小说,每天走路都是盯着手机。大二开始偶尔上课,对于她只不过是换个环境看电子书或者玩手机。大三大四很快就过去了,毕业了,大家有的考研,有的考公务员,一开始考研,又考公务员,后来什么都半途而废,毕业后大家忙于备考工作或者忙于看书读研,而她还处于迷茫,找了一份与专业完全无关的工作。
B类人这样的人属于少数人,因为从大一开始他们就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优越,这些人不仅家庭条件好,而且跟老师关系很好,很容易,所有的荣誉都归与他们,以至于像我这样从大一就开始党课结业的平民,因为所谓的名义每次被所谓的班干部占尽。大学四年他们不仅得到了荣誉,还得到了一笔丰厚的钱,助学和奖学金等等。他们的大学过的很充实啊,然后毕业考研很成功的不用说,考研不好的话通过所谓的竞选去边远地区援教。然而,这只是少部分人的生活。
C类是大部分人的一种状态。从大一就开始努力学习,因为这个社会学不到东西就意味着失去很多竞争力。尽自己所有可能考证,学习成绩也不要求那么好,不挂科就好。顺顺利利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
D类人能够把大学过的很充实的那类人。大一开始不仅仅上课读书,还要去参加自己所喜欢的社团,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周末与同学出去看风景,吃大餐。大二课不多的时候可以看更多的书,如果家庭一般或者贫困,可以自己兼职,挣钱让自己生活阅历丰富,可以增强自己的承受能力。大三开始准备考研或者考公务员,或者实习。后来结果自然是最好的。即使最后很多人未能如愿,但也总不至于有多差。
对于我,本科因为学校新建校区,我们是元老级搬校区,大二刚开始去了没有图书馆,一个大学没有图书馆,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可笑?然而这真的是事实。大三大四建立了临时图书馆。没有一次讲座,倒是有很多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大家业余活动。对于一个高考不甘心的学生,立志要考研,在后来因为家庭压力太大,还犹豫到底要不要考研时,我想了很久,答案是,不管怎么样,都要考。后来,我成功了,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看了所在专业全国排名很不错的学校。
在没有走出母校之前,经常找出找半天也找不到,当时那种失望说起来很可笑,因为大多数人是身外人。有的时候,还因为跟闺密一些小矛盾而任性地不说话生闷气。在有课的时候抱怨老师讲的多么无聊多么无趣,没课的时候有多么怀念上课的感觉。也许,当所有的事情成为过去式时,我们又想把他变为现在时,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永远都在前进,你不可能改变它,只能去接受,去把未来建设好,把自己的未来搭建好。
如今,身在南方的我,身在985院校的我,听着各种很大牛人的讲座,听着很多考研期间看到论文导师的精彩讲课,看着那些高考很牛的本科生,忽然想起了母校,想起了很多曾经和我一样的,甚至一直迷茫的大学生。
如今,身在985院校,多么庆幸自己,为曾经那个努力的自己感动,为自己能够接触到这么好的资源而庆幸。然而,又想起了很多像我一样的本科生,没有太多的资源,又没有所谓的良师带路,只能迷茫。我很庆幸自己一直以来是一个自控能力很强的人,喜欢文学和哲学,有自己兴趣爱好的女孩。是的,虽然我出身普通,虽然我没听过他们说的的包包和衣服的牌子,但我并没有因为出身而感到自卑,因为我的内心是充实的,物质上的要求对我来说,很简单,有衣服可穿,对自己生活好一点,其他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有很多丰富的和一流的资源。在研究生开学之前,一直想读美国和哲学家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在本科图书管未能找到,刚来到这所学校,我就迫不及待借了这本书,那种求知欲,也许很少人能够理解。
迷茫,很正常,关键在于怎么去找更加有趣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所有的无味都需要自己增加调料,所以,不要害怕你本科很差,或者你还是专科,生活给了你很大的可能,关键在于你怎么去改变。
世界上唯有我们自己可以改变我们的处境,所以说给自己写一个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并逐步去实现。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不要再去迷茫,让生活充实起来。我们的未来不是梦,用今天的努力去改变迷茫的我们,让我们的未来逐渐清晰起来。
喜欢就点个赞啦,有问题随时私信我。
(未完待续,时间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