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朝鲜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莫过于当年的壬辰倭乱之战,它是当日本侵略朝鲜时,朝鲜被迫向明朝求援,明朝派出数万大军经过多年抗击救援保下朝鲜一国,被朝鲜方面称为“再造之恩”的救国之战,自此以后,朝鲜历代国王便视明朝为衣食父母,也逐渐形成明朝为华夏正统的思想。而后也因为长期形成的对满清的文化蔑视,与反清意识难以化解,故而朝鲜一直在文化心态体现出尊周思明思想。那么明亡清立,朝鲜为何会固守“尊周思明”思想视清为夷呢?
我们不妨将历史追溯至朝鲜建立之初,由篡位得国的李成桂初建新政权时,明朝对其并没有很重视,甚至是有种天然的蔑视,大抵是因为李成桂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明朝对朝鲜的依附姿态并未过于重视,我们可以从当时李成桂遣使者向明朝示好时洪武帝朱元璋对其不温不火的态度中可见一斑。
但不重视并不代表可以任由他们欺凌,在日本发动壬辰倭乱之战时,明朝亦倾全国之力共抗日军,这也为朝鲜日后形成尊周思明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直到明亡清立,朝鲜彻底沦为清朝用来收获战功的工具,受大清庇护的朝鲜却仍旧事奉明朝为大中华,以儒家礼治教化为政权正统性的基础,始终不认同宗主国的清朝承继了明朝以来的中华正统,并视其为夷。
尊周以尊明,攘夷以贬清,是长期以来朝鲜思想的主导,朝鲜诸王为了报答明朝壬辰倭乱的再造之恩,一直进行着各种追思活动,1704年明朝灭亡60周年之际,朝鲜肃宗李焞下旨修建大报坛,用以祭祀明朝神宗皇帝,后朝鲜英祖时将大报坛的祭祀对象增加了明太祖和崇祯帝。
朝鲜王朝对明朝的尊崇与怀念不仅引申至对华夷之辨和君臣之义的宣扬,最重要的是利用此举建立其政权的正统性,强化清韩关系的矛盾。在历史研究学者孙卫国博士的《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一书中便明确指出朝鲜在政治上臣服清朝百余年时,文化心态上仍保留着反清意识,思明反清、尊王攘夷,表面上呈以清朝官方文书用清朝年号,其私下仍以崇祯、永历纪年,以此表示自己对大明的追思和对清朝的排斥。
可以说清朝几代皇帝经过上百年的努力都未改变朝鲜尊周思明思想的长期影响,而朝鲜虽对清朝称臣,行事大之礼,朝贡不辍,克尽籓国职责,却自始至终只承认明朝为中华正统,将清定义为夷,而朝鲜暗奉明朝为正统的行为则是朝鲜尊周思明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研究朝鲜王朝可以延续五百年之久其中一个原因恰恰是因为朝鲜思想意识的转化,摆脱高丽王朝国教佛教的影响,转用儒学思想正统,以小中华自居,在历代国王的倡导之下,弘扬与发展儒学思想,继而使得尊周思想深入人心,而这一思想最终也影响了明亡清立后,朝鲜与清朝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本书作为朝鲜尊周思明思想的深入探讨研究史料为众多对朝鲜尊周思明思想抱有疑问的读者提供了详尽的文献资料,并对其思想的表现及其对清韩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是一部以思想意识成因、发展、演变为基础的朝鲜思想史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