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场景
好的情节必须描述角色的外在、内在生活同时受到干扰。想要描绘并夸大这些干扰元素,就必须依赖场景。场景是建构情节必要的砖块,而情节的扎实程度就靠砖块的强度了。
一 场景是什么?
场景是建构小说的单位。如果你将几个场景串起来,场景之间似乎有所关联,就表示你会写小说了。
令人难忘的场景一定要有新意,还要有些意外和情绪紧张的元素。这种场景中有读者关心的角色,做着读者非看不可的事。
想写出难忘的场景,通常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冲突。两个角色彼此对抗,双方都需要极为强烈的理由。
二 场景的四个和弦
场景能达成四个目标。主要的两个和弦:(1)行动(2)反应。辅助的两个和弦:(1)铺陈(2)深化。
通常这些和弦都一起弹奏。行动和反应往往演奏主旋律,辅助和弦则在背景陪衬。
首先,我们先区别场景和桥段:场景比桥段长,一个场景通常发生在同一地点,发生时间点都是当下。桥段则是场景中更小的单位。
现在让我们仔细分析场景的四个和弦:
行动:角色做事以达成主要目标时,就会产生行动。一个场景中,角色有这个场景内的目标。场景目标种类繁多,只要让主角越发接近整个故事的目标即可。然而场景需要冲突,否则会无聊。
反应:反应场景描写主角碰上(通常不太好的)事情时,他情绪上如何反应。反应往往以小桥段呈现。文学小说有很多反应场景,因为这类小说通常比较注重角色的内心世界。
摆放反应桥段:可以将反应桥段放在行动场景的中间,让读者了解角色的感受。
行动和反应这两个和弦让情节以合理的方式进展。角色做出行动,却因为冲突而受挫,通常距离完成目标又倒退一步,他对当下的形势有所反应,仔细思考后决定下一项行动。
只要掌握好行动和反应的组合,情节就能顺畅地进行。
铺陈:铺陈场景或桥段是为了让随后的场景显得合理。
每本小说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铺陈。读者必须知道主角是谁,他在做什么,以及做的理由。我们需要看他如何陷入小说中主要的困境。
铺陈场景该怎么写,才不会变成无聊的解释呢?
只要在铺陈场景中丢进一个问题就行了。不必在乎问题大小,也许只是角色感到焦虑,或与人争执,但也可以是必须立即处理的大问题。
铺陈场景仅是辅助和弦,数量应该压到最低,通常这类场景都出现在小说开头。
深化:深化手法对小说的贡献,就像在食物中加入香料。这道辅助和弦通常不会独立成一个场景,而是融入其他场景,加深读者对角色或设定的了解。只要维持手法的新意,依照计划用在情节内,就能煮出完美的故事。
然而就跟香料一样,深化手法也不能用过头,否则会毁了故事的风味。
三 场景需要的其他元素
要让读者觉得你的场景物超所值,需掌握三个重点:引子、紧张程度、推手。
开头就抓住读者的心
引子负责从头吸引读者注意,将他拉进故事的世界。为了勾起读者的注意,你有几个选择。
1 对话是比较强而有力的引子,以问句开启场景,让读者想知道主角怎么回答。
2 另一种引子则是预告,隐晦地告知读者紧张场景即将到来。
3 另一种最简单的引子是行动。
4 叙述也可以当作引子,不过叙述内容必须发挥双重功效,除了建构地点或角色的样貌,还要创造适当的氛围。
紧抓住读者不放
一旦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就得专注于场景的第二重点:紧张程度。
给场景注入紧张感的方法:冲突。当两名目标不同的角色碰头,自然会产生紧张感。
小说主线情节应该有无限冲突的可能。如果紧张程度不够,就试着把紧张程度推升一级。就连相对平静的场景,也可以将叙述者的想法告诉读者,呈现他的担心或焦虑,创造一些情绪上的紧张感。
如果场景的紧张程度还是不够,那就删除。
让读者读下去
最后,必须用推手替场景作结,促使读者翻到下一页。最好的“继续读推手”就是预告即将发生的灾难。
情感上的危难也可以当作预告。
另一个“继续读推手”则是某种征兆,通常以难以忘怀的画面呈现。
以下是其他可以结束场景的“继续读推手”:
一句神秘的对话;突然揭露的秘密;重大的决定或誓言;公开撼动情节的事件;逆转或意外——让故事急转弯的新消息;尚未解答的问题。
如果场景感觉结束得太赶,你又不确定该怎么办,可以尝试砍掉最后一两段。并非每个场景都需要写到合理的结尾为止,截掉尾巴可以激起兴趣,创造未完的悬念。
四 紧张程度表
情节写作最好的原则是“能用展示的,不要用说明”。不过这不是铁则,有时作者会把说明当成捷径,赶快进入场景的精彩部分。展示的方式能让场景活起来,但一直展示,会使该突出的部分不突出。
那什么时候该展示,什么时候该说明?只要参考“紧张程度表”就知道了。故事中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情绪紧张程度,而场景当中的紧张程度也会不断变动,这就是小说自然的情绪起伏。
最紧张的段落是你希望读者情绪最激昂的部分,这些段落不但要安排在正确的位置,还要在整篇故事中鲜明突出。
有了紧张程度表,你可以明确测量这些段落的紧张感。请用0到10评估你写的每个场景,0代表毫不紧张,10是紧张过头。
一般来讲,场景不可以掉到0,也很少会冲到10。几乎所有场景都应该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此外,大部分的场景结构都很自然,从较低的紧张程度开始,逐渐往上攀升。当然也有例外,有时也可从事件正中间开始切入,从这儿开始。另一种手法则是从紧张程度的高点开始,接着掉回低点,再重新爬升。不管如何选择,紧张程度表都能帮你决定要展示还是说明。
紧张程度表的一般模式:场景从1或2开始,逐渐增强到7或8,紧张程度不会太过头,也不会掉到令人昏死的低点。
规则很简单:当你的场景越过中线(5),就进入“展示区”,这时请尽可能用展示的方式吧。当场景低于中线,进入“说明区”,就表示你太偏说明了。这有什么不好?因为如果你写的没错,场景的重心应该是展示区内发生的事。如果并非如此,那应该考虑把这个场景删掉。
利用紧张程度表取得平衡
先决定小说有哪些章节或场景不可或缺。写好这些重大场景,让情节快快进入展示区,并留在紧张程度高的区域内,大约在8到10之间。剩余的过渡场景则较有变化,有些可能平淡自省,在2到5或6之间摆荡,或者隐藏了激烈的内心冲突,对角色来说紧张程度可能达到7或8。
原则很简单:只要一直注意场景的紧张程度,并以此为根据写作,读者就会觉得小说清新又令人难忘。
10:破表了,小心使用。
8、9:转折大场景很适合这个范围。
6、7:冲突、重要的情绪,尖锐的对话,内心煎熬。
5:适合由此开始场景,再慢慢往上推升。
3、4:铺陈场景(短)及其他过渡场景。
1、2:如果从这里开始,请赶快往上爬。
0:想都别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