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对这个问题有更加深入、更加准确的了解,那就首先“忘记”自己的人类身份,换成其他生物的视角吧。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只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才能把这个问题看得更加清晰。
但是这样其实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就先站在我们人类的视角去看待其他生物吧。在这里,以狼为例。
过去读童话的时候。在我们的眼中,大灰狼是邪恶的。因为它不但吃善良的绵羊,还吃小红帽和小红帽的奶奶。事实上,这也正是古代人对狼的普遍看法。在人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狠毒、残忍、邪恶的动物。而在当代社会,我们不会认为狼吃掉羊是一种邪恶的行为,因为狼的这种行为无意识地维护了生态平衡。同时,我们又会称赞它的智慧,它的忍耐和它们这个群体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纷纷表示要做“狼”。
那你说狼到底是好还是坏?人们对狼的印象为什么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答案就是:狼不好也不坏。更准确的来说:狼是好还是坏,取决于我们人类的看法。过去,人们之所以认为狼是邪恶的。是因为狼对我们的影响弊大于利:一方面它会吃掉作为我们财产的羊,让我们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它会对我们造成人身和心理上的伤害。而现在,人们之所以会称赞狼。是因为狼对我们的影响利远远大于弊:狼本身的数量就很少了,对我们构成不了什么威胁伤害。同时,它们身上的某些精神、品质能够被我们挖掘出来进行学习,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竞争。
狼是这样的,而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因此,客观地来说,人性本质上也是不分善恶的。
但是,这样表述,又有一种和稀泥的感觉。同时,它也是不清晰的。所以,更准确的表述是:
人性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不分善恶的。“善”或者“恶”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判断标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人会选择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而不会选择做对自己有害的事情。人对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会倾向于接近。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或物,会倾向于远离或保持距离。
当一个人杀死植物或动物时,比如说从院子里拔一棵草,或打死一只嗡嗡叫的蚊子、苍蝇。往往没有人会评判说他/她是“善”还是“恶”。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植物动物这些东西和我们是不同的。杀死植物或动物一般来说不会对我们有潜在的影响。我们无法和它们产生共鸣。
但当一个人杀死另一个人时,我们会产生共鸣,对他/她做出“恶”的评价,并认为他/她应该受到惩罚。因为如果这种行为不受到惩罚,那有一天我们就可能面临同样被杀死的命运。法律、道德等约束人行为的东西最初被制定出来,应该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人性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分善恶的,但之所以要区分“善”和“恶”。就是为了更多人的利益。现代社会的一切,都是利益推动的结果。平时我们强调不能循私枉法,因私废公。“公”其实就是一群人的利益,“私”就是一个人的利益。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有“爱”这个东西。也是因为“爱”符合人们的利益。爱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利益。
综上,人性从本质上来说是趋利避害的。正是为了趋利避害,人性才有“善”、“恶”之分,以便引导、约束人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