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能让你甘愿不记成本、辛苦而一味付出,沉侵其中累并快乐着!
比如因为喜欢做手工,就连我认为最没技术含量的十字绣,可以一坐三四个小时一直绣。因为喜欢茶叶,可以跑到杭州、广州去学习培训。
而对于擅长的,那自不用说,更是做的不亦乐乎,比如美食,多复杂的只要能买到食材,看一下网友分享食谱,基本就可以成功做出来,黑暗料理?不能够!
然而还有一些事情,即使没兴趣也不擅长,还是有人一直做,并做的很好。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即“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1万小时,是多久?每天3小时就是10年。
重点是1万小时是至少而不是最高值,有的人可能更久,比如兴趣不大、又不擅长的。
为什么要写作?
于写作,实话实数我即兴趣不大,也不擅长。清晰记得小学第一次写作文我得到的评语是“差”。对文字既没有细腻情感表达更没有犀利思想的迸发。
但是,它却成为我13年职场一次次进步提升的踏板。我曾经是一名煤矿女工,13年前大学毕业去到煤矿一线生产岗位,入职一年半后因为内部一次岗位论文写作,被领导注意参加了内部招聘从现场工人成为一名技术员。五年后又因为给领导写的一篇工作报告而再次被注意,于是我瞅准机会做了人生目前唯一一次毛遂自荐,经过一波三折的招聘成为一名企业内部媒体人。
从此,彻底和文字捆绑下一起,每日都是写不完的各种材料,这一写便是七年。
七年,是的,比前面的一万小时定律,还多了两千小时,虽然熟悉了写作业务,成为单位笔杆子,但没有成为大家,也没有激情。
于是,我选择换个写作方向,给自己充一波电,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让自己少走弯路,多一些经验。
要问写作能带给我什么?最直接的一点改变就是倒逼我看更多的书。曾经一年看不了三本书,到如今天天听书、看书不间断,这就是最大的获益。因为读书让我了解自己的知识储存量的匮乏;因为读书让我知道牛人们深邃思想;因为读书更让我结识一些天南地北读书人……
弘丹老师这个课程是21天,然而于我写作不是21天的事,更不是210天,而是∝。是的没有期限。
21天,是弘丹老师带领我入门,修行如何全在今后自己的实践、坚持。
未来,不知道写作还改变什么,但希望我可以坚持下去,不是必须坚持下去,以手写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