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耕读传家,乘风破浪
前几日刚刚过了“芒种”,二十四节气中,芒种是属于播种的时节,“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过了这个日子,也就是播下了希望。
地处江南,毗邻大海,浙江这片平坦肥沃的土地,深谙播种的意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全国前列的财政收入大省,细数浙江历年成就,浙江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殆为全国所知。与物质财富并驾齐驱的,是浙江人勤于读书的传统,从古至今,耕耘与读书不可分家,代代延续。
初中时背过一篇文章,明代浙江东阳的太学生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文中例数其贫苦家境和读书的艰辛历程。“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与他同堂学习的人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又备容臭”,但宋濂毫不羡慕,因为心中有足够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并不觉得“口体之奉不若人”。正是这样“勤且艰”的求学生涯,造就一代名儒。
追溯历史,会稽山下的王谢二家、西子湖畔的白苏两仕、台州的方孝孺、温州的刘伯温、义乌的骆宾王、宁波的王阳明、良渚的沈括、灵隐的弘一、海宁的王国维,仓前的章太炎……无不才志兼备,心怀远大。
顺流而下,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浙江占据半壁江山。绍兴的周氏兄弟、海宁的徐氏家族、富阳的郁达夫、杭州的戴望舒、义乌的陈望道、湖州的钱玄同……书通二酉,学富五车,兼具才情,又秉国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份刚直不阿的血性深深植入子孙后代的血肉里,筑起民族的脊梁。
两弹元勋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不顾阻挠,漂洋过海,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奔走忙碌、鞠躬尽瘁,与钱伟长、钱三强并称中国科技界“三钱”,其贡献之大可想而知。
马克思说: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为了国家富强,我们立志勤学苦读,勇攀高峰;为了明天更好,我们深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今有浙江,长风破浪!